原标题:疫情之下,在家办公行不行?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题:疫情之下,在家办公行不行?
新华社记者王君璐、王晓丹、杨思琪
春节假期结束,很多人陆续返回工作岗位。非常时期,疫情防控需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又需要开展工作。
为兼顾两方面需求,很多单位允许、鼓励员工在家办公。在家办公靠谱吗?在家办公会不会成为未来趋势?
在家办公火了
城市办公场所人员聚集,是疫情防控的难点。
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1月29日的会议中指出,允许来自疫情高发地区人员、非紧迫工作岗位人员适当延期返程,对高风险人群延长居家留观时间或实行居家网上办公。
记者调查发现,多地政府延长企业复工时间,不少企业选择让员工在家网上办公,北京、黑龙江等多地鼓励安排职工通过电话、网络等灵活方式在家上班完成相应工作。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蓝信、字节跳动飞书、华为云WeLink等多家办公软件纷纷为在线办公做出优化或推出免费服务。
“从1月28日到2月6日下午6点,10天时间蓝信云平台接收了1784个新开组织,新增组织数占到了原组织总量的58%。”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介绍,疫情期间企业、地方政府、医院、高校远程办公的需求较大。
2月3日节后开工第一天,许多企业正式切换到在线办公模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800多人全部实现线上办公。“每天线上开早会、晚会,布置任务、汇报总结。”公司总经理马旭春说。
“3日当天,数百万企业、数千万人使用企业微信,几十万场会议在企业微信召开,约是去年同期的三倍。”腾讯企业微信高级行业总监王琼说。阿里数据显示,3日有上千万企业组织、近两亿人通过钉钉在家办公、视频开会。
大量企业的使用让远程协同办公软件迎来考验。由于海量用户同时发起“视频晨会”,钉钉和企业微信3日上午都出现信息延迟、卡顿等问题。大量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说话听不清楚”“收不到消息通知也没有提示音”“加入不了会议”等问题。
“当时钉钉视频会议功能迎来历史最高的流量洪峰。网络出现短时限流,后来通过紧急扩容保障,很快恢复。”阿里钉钉副总裁吴振昊说。
在家办公靠谱吗?
远程协同办公软件、OA系统、视频会议等应用的大量出现,为在家高效率办公创造了条件。
对于在家办公,不少人表示欢迎,认为这么做既减少了通勤压力,又避免了交叉感染风险,还更加机动灵活,心情也更加放松,可谓一举多得。“在办公室,经理经常让我做其他事,手头工作容易被打断,在家反而专心多了。”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陈小姐说。
不少企业也将在家办公视作企业转型的一次契机。一家互联网企业在给员工的通知中写道:“特殊时期是危也是机。2003年的‘非典’危机推动了淘宝、京东的快速崛起。今天也是训练我们战斗力、协同能力的重要时刻!”
不过,也有部分公司和员工准备不充分,在享受到便捷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烦恼。
“在家办公只是听起来很美。”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助理藤依舒最近正在进行课题申报前的准备工作,“放假前并不知道要在家办公,大量资料都在办公室的电脑里,而且还有部分涉密资料在外网无法处理。”
“在公司5分钟能处理好的事,在家远程登录,网络不好经常得卡20分钟。”郑州一家科技公司的工程师小冯主要负责配合研发部门上线新业务,“视频会议不如面对面交流方便,沟通效率比较低。而且在家办公下班难,经常加班到很晚。”
马旭春认为,在家办公并不适合所有岗位,比如营销等岗位通过电话、微信可以服务存量用户,但是开发增量用户仍需面对面交流。
此外,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在家办公在核心技术交流、涉密信息传递等方面存在一定风险;而且在家办公缺少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约束和同事激励,对考核机制也提出新的要求。
在家办公会成为未来趋势吗?
在家办公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还是会逐渐发展成为未来办公的新趋势?
哈尔滨新区金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解礼宁认为,在家办公可以使一般性事务得到及时处理,但目前只能是一种补充,不能完全替代正常办公。“这是非常时期一种非常应急方式,防止疫情扩散是最主要目的。”
“应对疫情打开一扇窗口,让大家看到在家、在线办公的魅力,可以做到像集中办公一样高效。”吴振昊认为,随着远程办公需求被进一步挖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从传统纸质办公时代,进入云和移动时代,进入在线办公时代。
吴云坤认为疫情是对远程办公的一次考试,在家办公需要人们观念上的转变,“一是发现很多人不适应,开会还是想见面,审批不习惯拿手机来做;二是暴露出带宽和软件方面都还存在不足;三是数据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疫情面前,移动办公成为大家希望建立的能力。”吴云坤分析,未来相关部门和央企或将提出相关标准的建设规划,移动办公领域或将涌现出头部企业,资本也会进入。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军章认为,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家办公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但需要从软硬件支撑上进行更多基础投入。“线上办公真正在公共管理领域普及,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教军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