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控不妨从“买菜”这件小事做起

日期:02-06
疫情

原标题:防疫之策丨社区防控不妨从“买菜”这件小事做起

一、问题出在哪儿?

社区防控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是,大城市的社区防控却也陷入一个吊诡的困境:社区防控基本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孤军奋战,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透支体力精力,疲惫不堪,另一方面,并没有多少居民站出来伸以援手,反倒有不少人对社区防控各种不满,除了摸排信息,几乎感受不到社区存在,反复摸排还造成居民反感。

社区工作中,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由来已久。但在特殊时期,这种反差就更加刺痛人心。很多社区工作人员想不通,精神苦闷。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笔者以为,问题就出在社区防控思路上。现在的社区防控,高度依赖社区基层组织的自我动员,既要当疫情防控的战斗员,还要给一些居民当“保姆”,买菜买药倒垃圾。对绝大多数普通居民来说,他们除了被摸排信息时,跟社区打交道,基本跟社区没有关系了。这本是常态时期的“常态”,但在非常时期却不正常。常态时期,居民不需要通过社区满足很多生活需求,靠自己,靠物业。非常时期,居民仅靠自己或者物业,有些事情就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方便。换句话说,非常时期,正是居民最需要社区的时候,也是社区接触居民的契机。然而,在目前的社区防控思路下,社区却仍然只是跟绝大多数居民发生极其有限的关系,根本没有进行超出常态时期广度和深度的群众动员,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吊诡现象也就很自然了。

动员群众,当然不是要让大家都走出家门,参与到防控工作中。这不科学,也不现实,更无必要。防控工作是个技术活,技术活就该交给“技术官僚”去做,这个后面再说,而且,防控工作中有些难免得罪人,在城市社区里,让群众来得罪其他群众,更难。动员群众,也不是片面地给群众当“保姆”,直接去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这不是动员,这是包办。“保姆”是不好做的,且不说社区那么一点人手,根本做不到,就算能做到,也是在助长群众中的依赖性、落后性,不可取。动员群众,是社区工作人员发挥领导力和组织力,将群众组织起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群众组织起来,前提是要有内生的组织起来的需要,也就是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靠分散状态下,单家独户,单打独斗是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经济的。组织起来效率高,能够办得更好。但群众仅靠自己组织起来比较难,陌生人社会尤其如此,需要有外力指导一下,扶上马,甚至送一程。社区工作人员便是这个“外力”。

具体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对普通居民来说,最迫切的需求便是生活物资。现在生活物资供应宏观上是比较充足有保障的,但从居民的微观层面来看,却仍然普遍存在购买不便问题,特别是有些人对风险比较敏感,或者因为居家隔离限制,无法去超市自购。以生活物资中的蔬菜为例,蔬菜是快消品,日常消耗量巨大,需求旺盛。很多居民四处打听,到处去问怎么买菜,给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微信群、QQ群里咨询,有的社区书记主任,一天要接几百个电话,还要在居民群里回复。回复不及时,不满意,群众就有意见,工作极其被动。

二、买菜难上难

居民现在是怎么买菜的呢?根据笔者观察,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超市自购。大型超市的蔬菜供应总体是充足的,一些外地捐赠的爱心蔬菜,也会在大型超市供应。现在超市都加强了防控力度,进超市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超市自购尽管也存在部分时段特定品种供应紧张,以及排队等问题,但总体来看是比较稳定的。不过,正如前面所说,有些人对超市人员聚集的风险过于敏感,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电商渠道。天猫超市、美菜APP、美团、饿了么、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使用量比较高,一些本地商超也通过自己的APP开通了网上订购或代购业务。不过,电商渠道总体来看供应偏紧,需要抢购,拼网速、拼运气,还会设置最低消费额度,且配送范围有限,很多还需要消费者自提,无法满足大量消费者需求。

送菜直通车。一些地方的蔬菜供应商开展“蔬菜直通车”服务,直接将新鲜蔬菜定时定点配送到小区门口,居民自行前来购买。送菜直通车的问题是,需求端和供给端尚缺乏稳定的沟通渠道,一部分是政府针对某些特殊小区开展的,更多还需要社区、物业或居民组团直接同供应商联系。

社区或物业代购。一些社区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代购蔬菜服务,但社区工作人员人手有限,不可能做到全覆盖,工作中还出现有些居民提出苛刻要求,比如一定要哪家的某个品种,极大增加了社区工作人员负担。有些商品房小区的物业公司开展代购蔬菜服务,但一般只有公司规模较大、管理较规范的物业才能做到,加上小区居民数量庞大,代购服务范围仍然有限,还可能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引发纠纷。

居民互助。很多居民自发行动起来,利用微信建立各种“买菜群”,建群的目的,一是互通信息,二是团购。既有小区级的,也有更大范围的。笔者加入的一个小地域范围的买菜群,以每天10-20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有接近100人,群里还有热心居民总结一份买菜攻略。买菜群一般会有固定的供应商,大多是郊区的菜农或菜贩,实行“套餐制”,大多要100元起步,内含若干家常蔬菜品类,每种数量不多,一两斤左右。蔬菜会直接送到小区门口,自己去拿。同时,普通的居民QQ群、微信群等也是居民咨询问题、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居民互助的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供应商突然断供,价格不合理等。

从单个家庭来看,买菜是件小事。特殊时期,平时的饮食习惯受些影响,也在可承受范围内。但是从社会来看,买菜却不纯粹是件小事。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这是普通居民最头疼的生活需求问题,是个共性问题。现在居民买菜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缺乏比较稳定、便捷的供应渠道。需求端同供给端的链条,在特殊时期发生了梗阻,使得许多人不得不想方设法,四处求助,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焦虑。某种意义上说,消耗量最大的蔬菜供应有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就有保障,居家隔离的心态就可以更加安定。

三、组织起来

社区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呢?从解决买菜问题这件小事入手,化被动为主动,变“保姆”为“组织员”,对最大多数普通居民进行一次深度动员,把疫情防控变成一次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笔者以为是否可以这样去探索:

首先,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常态时期,社区线上平台基本都是摆设,居民加入积极性比较低,因为没什么需要。疫情发生后,线上平台反而因其安全便捷,得到迅速普及。笔者就是在近期才加入的社区QQ群,自进群后就发现每天都有大量居民加进来,而且每天都非常活跃,很多人都在群里咨询买菜购物问题。线上平台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收集居民诉求,二是发现积极分子。其次,组织买菜小组。从线上平台中发现,或从日常工作中的积极分子中动员。让他们收集居民购菜需求,扩大居民参与,以社区或小区或更合适的规模为单元,组成若干团购小组。每个小组有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协调整个社区的所有小组。再次,协助建立供应渠道。市区农业部门、商务部门等与社区建立蔬菜供应机制,政府部门负责为社区对接稳定的供应商,社区负责汇总各居民买菜小组的需求信息,供应商与社区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定时定点送菜。

居民自己组织起来表达需求,就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便利性,体会到了组织起来的益处。社区不是保姆,而是帮居民形成组织,发挥组织优势;社区同政府系统上下联动,发挥了政治优势;社区帮居民解决了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也可以获得群众认同,积累治理资源。当然,具体操作形式可以结合实际去探索。笔者的主要意图也不是提供施工图,而是想举例说明调整社区防控思路和动员群众的重要性。

要实现社区防控思路转变,当然不能靠社区自身力量来完成。这需要政府自上而下改变思路。首要的就是充实社区防控力量。当务之急,是借鉴有些城市的做法,将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组成工作队,派驻各个社区。然后,调整社区防控力量分工,信息排查、人员隔离等技术性和专业性工作,由工作队为主去做,社区工作人员辅助;社区工作人员主要精力放在社区性工作上,如上文所说的组织群众、协调上级解决生活物资问题,统筹辖区内的物业、业委会等做好环境消毒等问题。换言之,社区防控工作中,技术性强的,由工作队为主承担,群众性强的,由社区工作人员承担,同时也要在政府部门同社区间建立解决群众问题的顺畅机制,提高社区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停留在完成一次应急性任务上,由社区工作人员包办所有工作,而放弃对群众的动员。这样的话,将来疫情结束,一场运动过去,社区工作人员精疲力竭,社区治理还是老样子,学费就白交了。要珍惜非常时期群众对社区有强烈需要的机会,把疫情防控变为一场对群众的深度动员,变为一次社区治理的转型之战。笔者希望,当疫情过去后,很多都可以变得更好。

(作者王德福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国医大师阮士怡逝世 享年104岁 不配合隔离 江西一药房工作人员被开除永不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