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消毒,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医用酒精告急、84消毒液告急”,一场正在无声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让我们对病毒发起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消毒成了毋庸置疑的首选武器。消毒,在普通人理解就是“消灭病毒”,对被新型冠状病毒干扰的人们,是最适合不过的“报仇”方式了。不过,除了消毒,在医学上,灭菌也同样重要。
▲资料图片:冠状病毒艺术图(《科学》杂志官网)
消毒指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因此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灭菌有杀灭物体中所有活的微生物(含芽孢)的作用,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简单说,灭菌是歼灭战,对病原体一个不留地杀死,消毒是火力压制,减少病原体数量,降低其活力和传播性。对于不可能、也不需要根除微生物的环境,我们通常使用消毒的方式,而医院里将要接触患者的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等,则一定是要灭菌后才可以使用。
▲资料图片:科克勒尔·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
对常人来说,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就是洗手。今天看似平常的“洗手”,它的作用和重要性却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才为人们所接受。洗手原则最早是由消毒领域先驱科克勒尔·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提出。
1846年,塞麦尔维斯来到维也纳总医院,在妇产科中心工作。生育,一直以来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风险,那个时候,产妇的死亡率超过20%,大多数都是死于产褥热。这个妇科临床中心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称之为Ⅰ部和Ⅱ部。Ⅰ部是医生和医学生给临产孕妇提供检查和接生的地方,Ⅱ部是由助产士给孕妇接生。Ⅰ部产妇围产期(分娩前后)死亡率最高可达18%,而Ⅱ部仅为3%。
那时,大家还不知道细菌是导致感染的原因,只是认为“瘴气”是导致败血症的可能原因。1847年,情况有了转机。塞麦尔维斯的一个好朋友在Ⅰ部分娩后,死于产褥热,接生的人是一名刚上完解剖课的医学生。经过尸体解剖后,发现她和其他产妇的死亡原因不一样。这时,塞麦尔维斯推测可能由于医生和医学生赤裸着双手做完尸体解剖后就开始检查孕妇,于是他们把尸体上的某种微粒经过双手带给了产妇,造成产妇死亡,Ⅱ部的助产士不解剖尸体,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Ⅱ部的死亡率低。于是他规定在给临产孕妇检查,或者给产妇接生之前,必须使用肥皂洗手。此后,Ⅰ部产妇死亡率就从18%降到3%,和Ⅱ部助产士接生的死亡率类似。后来,洗手逐渐走向医学界,手术前后、检查病人前后医生和护士都会洗手。
▲资料图片: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
在漫长的医学历史上,感染一直是困扰手术的一大难题。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观察到不同的骨折,预后不一样。闭合性骨折患者,复位并打好石膏后,一般都能康复。而开放性骨折,一半以上的患者都会死亡。他认为肯定是“感染从外界进入伤口”,当时医院里没有洗手装置和冲洗伤口的设备,甚至人们认为做手术或者诊查病人之前,没有必要洗手。在看到巴斯德关于微生物的研究后,李斯特开始尝试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感染,如手术前洗手、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用石碳酸浸过的敷料来覆盖伤口等。
他发现用石碳酸擦拭伤口可以显著减少伤口腐烂的发生率,于是他在1867年9月21日的《柳叶刀》(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消毒液产生。消毒液不但保护了手术患者,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细菌、病毒和真菌的传播。
▲英国的外科医生李斯特发扬了巴斯德的细菌理论,创立了外科无菌操作学说的雏形。(图片来源:mpk.mumayi.com)
当“细菌理论”被证实,消毒原则被广泛认同时,德国诞生了全世界第一家消毒剂专业生产商——舒美公司。德国舒美公司成立于1889年,公司成立3年后,即1892年,德国汉堡发生霍乱疫情,在这次对抗流行病的战斗中,由于来苏水的使用,有效地抗击了霍乱疫情。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乙醇开始作为皮肤消毒剂使用。早期有研究者发现乙醇必须在稀释后才能发挥最佳杀菌能力,50%—70%的浓度比95%的乙醇更有效,这就是我们消毒常用的医用酒精。
▲资料图片:2016年9月14日,泰国寨卡病毒蔓延,曼谷市政工人进行熏蒸消毒。
如今,我们有超过千种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消毒剂,这些成为人们在对抗疫病中最好的“外挂”之一,不但可以给器具消毒,更可以给环境消毒,防止病原体的散播。冠状病毒在常用消毒剂前都是非常脆弱的,可以很快或者瞬间杀死。所以,及时使用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但是含有消毒液成分的洗手液可以保障我们的安全。此外,公共场所的环境消毒和器具消毒对控制病毒传播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外挂”综合使用,将对有效控制疫情有很大的帮助。(作者云南农业大学教授董扬)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