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姑嫂树街头公园
记者胡九思摄
“我每天上班都路过,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地,现在变成了美丽的公园。感觉城市的边边角角都正在变美。”14日,在洪山区梨园街青扬路口,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青扬路街头公园面积虽不是很大,但整体设计十分美观,休闲长廊、坐凳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此前,离小区最近的是沙湖公园,步行前往要20多分钟,而现在,一出小区就可到这座新建公园游玩。
全市新建40座街头公园
记者从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2019年,这样的街头公园,全市13个区新建了共计40个。该局相关负责人称,2019年,我市通过规划建绿,打造了姑嫂树、丽秋山、青扬路等一批街头公园,建设了戴家湖公园(二期)、径河公园等集文化、功能、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还在道路改造中,利用城市微空间、“边角料”,同步规划建设了一批街头公园和“口袋公园”,如红钢城大街、右岸大道、三阳路、新华路等。
街头公园单个来看体量较小,但40座加起来,总面积为46万平方米,相当于一座解放公园大小。
“边角”也追求颜值和精致
很多公园在“边角”里建成,都很讲究“颜值”,设计建设很精致,这与武汉追求“精致园林”的理念十分契合。14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几座街头公园。
3640平方米的青扬路街头公园里,美人梅正开得艳。记者发现这里树木的种植搭配科学合理,以朴树、樟树、栾树等乡土乔木为主,吉野樱、美人梅、红枫、月季等花灌木为辅,还配置了地被植物,可保证公园今后绿量丰富,四季有花。不少细节彰显设计匠心:休闲长廊的立柱旁种着攀爬紫藤,休憩坐凳是极富艺术感的创意设计……
该项目设计师汇绿园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邱金告诉记者,设计施工中还充分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理念:场地因地就势,尽量少动土方;植物配置尽量采用乡土植物和宿根花卉,以降低后期管理养护难度和成本。
从轻轨1号线太平洋站的C出口出来,过了人行天桥,便是武汉新晋网红打卡点——奇趣蛋壳公园。在儿童活动区,两个银白色的巨型“恐龙蛋”引人注目。大滑梯、蹦床、爬网、秋千……各种儿童游乐设施齐全,大人们也能找到坐下休憩的地方。在波浪形草地上,几只灰喜鹊蹦蹦跳跳着觅食。园中的几株鸡爪槭叶红叶似火,煞是好看。
买菜回家路过公园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天气晴好时,这里都是带孩子出来玩的家长们,还有特意过来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尤其是周末,想在“恐龙蛋”内部拍照的人都挤满了。
每一处街头公园都来之不易
街头公园和隙地的简单绿化不一样,游客可进入游玩休憩。市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王祥说:“它们是从城市里‘挤’出来的空间,满足市民生活、休闲、慢行、游玩的需求。”
为什么是“挤”?王祥解释,因为武汉市公园虽多,但分布不均衡,有的主城区人口、房屋密集,建设大公园非常不容易,但是可以通过“挤”出城市建设过程中腾出来的一些小型地块,多建街头公园,贴身服务百姓。正因为如此,每一处街头公园都来之不易。
对那些刚腾出来的小地块,园林和林业人很“敏锐”。例如,解放公园路和惠济路沿线的带状、块状绿地,就是利用建筑退界空间建成的,不仅使市民有了休憩空间,原来拥挤的街道也更加敞亮。而像白沙洲、后湖等片区,房屋比较密集,建成的绿地较少,主要寻找原本规划要建设的绿地,将其建设成街头公园。2019年新建的街头公园也多半属于这类情况。
近年来,武汉一直在朝着“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努力。2016年至今,四年来累计建设街头公园、“口袋公园”200多座,提升了三镇居民小区周边的绿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记者杨晓雨贺方程通讯员赵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