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紫牛头条]知名电影人登报悬赏百万,为98岁老父寻找母亲下落
“奶奶苏晓卿,你在哪里?爸爸98岁了,他一生都在找你……”近日,在扬子晚报等报纸上,一条十分感人又蕴藏着故事的寻亲启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据了解,发布这条广告的是投拍过《观音山》、《后会无期》等电影的知名电影制片人方励,他悬赏100万元,只为寻找到自己从没见过的奶奶。他说这也是在尽最大可能帮父亲实现一生的心愿。老父亲今年98岁了,对于他的母亲,没有什么印象,因为1920年代母亲离开自己时,他还没记事。因为奶奶是扬州仪征人,所以方励选择在扬子晚报等媒体上发布这条广告。
“父亲一生太厚重
奶奶是他一辈子的心结”
方励本姓黄,名黄方励,后随母姓方。方励的父亲名叫黄公望,对于儿子姓方,没有任何异议。因为,黄老先生曾经怨恨自己这个家族,年少时曾离开家庭,不愿再踏入黄家一步。其中的缘由,就是黄公望的母亲,方励的奶奶苏晓卿的投江自杀。
“父亲这一生太厚重了,出生在显赫的封建大家庭,解放前去美国留学,学成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印象的母亲,是他一辈子的心结。”方励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父亲出生在无锡,4岁被母亲带到西安。1938年在西安初中毕业后,去重庆南开高中读书,1942年在西北联大读大学。1948年去美国留学,回国后在成都工作,在铁路部门任高级工程师,后一直生活在成都。
年轻时候的黄公望
小时候,方励经常看到父亲眉头紧锁、心事重重,还常常流泪。他13岁那年,父亲认为他已经长大,才将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那一刻,方励终于了解了父亲为何常年郁郁寡欢。原来,父亲是私生子,4岁时,被母亲带到西安的爷爷家。方励的爷爷出身西安望族,方励的曾祖父是前清武举人。民国时期,家族中在军队和政府部门任职的很多。
方励和父亲的合影
方励对紫牛新闻记者说,爷爷年轻时常年在上海、江浙一带工作,结识并和奶奶相知。“父亲说,我奶奶是扬州仪征人,在当地唱扬剧,名叫苏晓卿。在那个年代,戏子是没有地位的,这也造成了后来的悲剧。”当奶奶带着年幼的父亲从扬州千里迢迢赶往西安投奔丈夫时,作为大家族家长的方励曾祖父拒绝承认,并将她赶出了家门。他们留下了孩子,因为从长相、气质上判断,孩子应该是黄家的。
方励的奶奶怀着绝望的心情独自从西安返回家乡,回到故乡后不久,投江身亡,香消玉殒。方励的父亲得知后痛苦万分,他想念母亲苏晓卿,也怨恨父亲的薄情寡义。这份怨恨几乎持续了他的一生,直到90岁那年才回到家乡,为他的父亲重立了一块墓碑。
一想到当年奶奶的艰难就心痛,
登报寻亲作最后的努力
1月13日,方励发微博表示,“家父今年98岁了,他一生都在寻找我奶奶的家族和墓地下落。今天我在报纸上登了整版寻人广告,希望帮父亲完成一生的心愿。家父于192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奶奶苏晓卿因与爷爷的恋爱关系,不被爷爷在西安的封建大家族所接受,被迫与我父亲骨肉分离,大约于1927年绝望投江。迄今过了快一个世纪,我也知道希望很渺茫,但哪怕有一丝可能,我也不能放弃。”
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自始至终,方励的语气都很悲伤。他说,虽然13岁时就隐隐约约听说了奶奶的事情,但直到上个月,也就是2019年12月,他才从表弟口中得知了奶奶最后的经历:“当时20多岁的奶奶孤身一人带着4岁的孩子前往西安认亲,结果不被封建大家庭接纳,孩子还被扣下,在交通条件极差的上世纪20年代,她一个人是怀着怎样无助和绝望的心情独自从西安返回扬州的?我现在一想到这段往事,就觉得太凄惨、太悲伤、太心痛了,也就能够理解父亲那么伤心,寻找奶奶线索的心情是多么迫切了。”方励说,这一个月来,他一停下来就会陷在这样的情绪中走不出来,所以登报寻亲,进行最后的努力。
时间流逝,物是人非。方励的父亲渐渐老了,他不再轻易提起内心的隐痛,但方励知道,父亲寻找到奶奶家族后人,找到奶奶墓地,在有生之年到那里祭拜母亲,这样的想法一刻也没有消失过。
方励的父亲黄公望已然年迈但他一直心心念念要找到自己母亲的墓葬和族人
曾在英国登报纸广告成功找到人
选择“节前档”有自己的考虑
至于为什么想到在《扬子晚报》等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方励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个做法有过成功先例。前年我在英国准备筹拍《里斯本丸沉没》这个纪录片,当时寻找后人很难,我尝试在英国的主流媒体三大报纸《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打了整版广告。当时刊登的内容大致是《你在哪里?寻找里斯本丸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人》,刊登了一个月吧,结果收获很好,帮助我们找到400个英军后人。所以看着父亲的身体状态开始衰竭,我就想到这个方法,我觉得传统纸媒的影响力很强大,这也是最后的机会了吧。”
方励说,选择纸媒刊登整版广告,是因为纸媒有视觉效果,也能有新闻点,而且《扬子晚报》是奶奶家乡的省级报纸,在江浙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力。另外,选择现在这个时间点刊登,是他刻意这么做的,因为快春节了,家庭聚会多了,大家族往来走动也频繁。希望这个寻亲信息能传播起来,更希望苏姓人家能互相传播,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点有用的线索。
方励在扬子晚报上登的整版广告
父亲曾四次专程去扬州寻亲,
一次次失望后摇头流泪
方励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只要提到奶奶,父亲就会流泪,“奶奶是父亲一生的痛,父亲一直不愿意记录自己的身世,因为他不愿意回忆这段特别心痛的过往。”
在方励的记忆里,父亲专程回扬州寻亲四次,分别是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80年代,最后一次是1996年,他专门去扬州走访苏姓人家,最后一次待了两周,自己给了父亲2万多元“寻亲费”。进入新世纪,父亲逐渐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没法再远距离寻亲了。
“不过他走到任何地方,只要听到谁是扬州人,他就会追问,打听有没有认识的苏姓人家,但一直没有任何线索。”方励对紫牛新闻记者说,父亲一辈子都放不下母亲,每一次寻亲没有结果,说起来就流泪、摇头,特别是最后一次没找到,他不停地摇头流泪:“真的没希望了”,这让自己特别心疼。
此前方励作为电影制片人,也多次为他的电影来到江苏。说到对江苏、对扬州的情感,方励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虽然他出生在成都,祖籍是西安,但在他得知奶奶的事情后,只要碰到扬州人,都觉得分外亲切,这份情感是超过西安的,“只要遇到江苏人,我就会说我血液里有1/4江苏血统;遇到无锡的,我就会说我父亲出生在无锡;遇到扬州人,就更会说我跟你1/4老乡,奶奶是扬州仪征人。”
方励与父母亲的旧照
当地警方:理论上存在找到线索的希望
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由于离开奶奶时父亲还没记事,对于奶奶的容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没有任何印象。唯一的记忆,就是有一次,奶奶带他上街玩,自己掉进路边的浅沟了。目前的线索除了奶奶的籍贯和姓名,还有父亲舅舅的名字苏冬升(音),当年也有可能是他陪着奶奶去西安的。另外,父亲的姥爷是拉二胡的,老家是苏州的,后来落户到了仪征,“我觉得希望还是有的,如今网络发达了,还有先进的DNA技术。”方励说:“如果找到了,就是把父亲抬着,也要抬到他老人家母亲的墓前,让他和母亲告个别。我想,父亲该多高兴啊。”
方励与父亲的合影
“苏姓在仪征是个小姓,在理论上说,能找到有效线索是有希望的,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作为保障。”仪征警方一位人士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年代久远,上世纪初叶,没有有效的户口登记和居民身份证制度,单纯从“苏晓卿”或者“苏冬升(音)”这两个名字来查的话,肯定是没有结果的。经过统计,目前仪征城乡有苏姓家庭1048户,分布在城区和各个乡镇,按照家谱的方式询问排查,或者重点查询男性家庭,可以将总户数大为缩小,缩控到三四百户,即便如此,也有着极大的工作量,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支撑。由于寻找难度比较大,警方目前会着手这方面考虑帮忙寻找。
“好在当事人还健在,通过DNA技术进行比对,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这位警方人士表示,采集可能性大的苏姓人士进行DNA比对,也是可行的。一旦比对成功,找到苏晓卿的墓葬,也就有了可能。
紫牛新闻记者|孔小平陈咏
责任编辑:范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