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记者与中国“造岛神器”共同经历的恐袭

日期:01-14
中国交建

原标题:与中国“造岛神器”共同经历恐袭惊魂。

“我们听见了远处的枪声和炮声,形势可能比较危急,您尽快收拾行李,我们随时准备撤退到‘天鲸号’上。”

2020年的元旦刚过,记者前往肯尼亚拉穆进行报道,在这里,记者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但是也因为这场恐怖袭击,记者不仅看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同时也看到了在这重重危机之中,真正属于“大国重器”的担当。

正在作业的“天鲸”号(王彩亚摄)

正在作业的“天鲸”号(王彩亚摄)

只有“造岛神器”能够提供的保护和安定

当地时间1月5日早上7点的时候,中交天航局滨海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霍宗杰匆匆敲着记者的房门:“周老师,您起来了么?”记者打开门,霍部长穿着睡衣,焦急地对我说:“我们听见了远处的枪声和炮声,形势可能比较危急,您尽快收拾行李,我们随时准备撤退到‘天鲸号’上。”

记者赶忙打开了窗门,看到不远处黑烟滚滚,枪声、直升机飞行以及炮声轰隆隆。此时记者正在中国交建位于肯尼亚拉姆港的项目建设营地,在这里,中国企业帮助肯尼亚建设一座新深水港,以便为开发资源丰富的东非建立海上通道。拉姆港也是东非“拉姆港-南苏丹-埃塞俄比亚运输走廊项目”(LAPSSET)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以及刚果东部提供新的出海通道。在所有媒体的报道中,拉姆港对于肯尼亚的意义都是举足轻重的。完全建成之后,拉姆港将创造7000多就业岗位,并为整个肯尼亚贡献1.5%的GDP。

建造中的拉姆港(王彩亚摄)

建造中的拉姆港(王彩亚摄)

虽然不知道目前发生了什么,记者还是急忙将所有行李一股脑地扔进箱子里面。外面时不时的枪声、直升机低空飞行的螺旋桨轰鸣声以及爆炸声也让记者心惊胆战。本来想穿凉鞋,转念一想,为了跑得快,还是得换上运动鞋。

又过了一会,霍宗杰又来敲房门,大声喊道:周老师,您收拾好了吗?我大声回复:好啦!提着箱子,大步迈出了房门。这时候霍宗杰告诉记者,距离项目营地只有3公里的肯尼亚美军基地受到了袭击,情况比之前的都要危机,所以项目领导决定所有中肯员工登上在附近海域施工的“天鲸号”,保证人员安全。记者提着行李下了楼,看到很多中方员工拿着包站在屋外,准备等待指令,比起记者的紧张,他们看起来神态自若,不像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

的确,对于肯尼亚拉姆港的中国项目人员来说,这样的威胁,时时刻刻都存在。

建造中的拉姆港(王彩亚摄)

建造中的拉姆港(王彩亚摄)

项目经理杨兵说,肯尼亚的安全形势一直不稳定。2017年,索马里青年党的恐怖分子越境进入肯尼亚,并将项目部附近的两个村落进行了屠戮,多名当地民众被斩首。就在我们来到拉穆港项目部的前一天,一辆当地的通勤车被袭击,三名乘客被杀。

在中企营地里,安保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项目营地里面除了有持枪保安,附近还有警察的岗哨,进行24小时的昼夜巡逻。营地周边,壕沟、掩体、铁丝网也都有序分布。但是,这些都是应急措施,如果真的遇到危急情况,随时撤退才是真正安全的选择。

很快,行李被扔上了一辆车,霍宗杰拉着记者和一名摄影老师还有几个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先上了车,因为项目部车辆有限,需要一次次往返,因此众人也不废话,迅速上车离开。

到了码头,一艘运输船已经停在了那里,码头上陆续赶过来的工作人员站成一队,接受点名,远处美军基地依然浓烟滚滚,这边中交天航局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做好了撤离准备。作为团队最高指挥的杨兵和霍宗杰必须回到项目部,并进行现场的紧急预案指挥、向国内汇报情况等工作。

记者登上船,很快就到达了“天鲸号”。以前虽然多次报道这艘“大国重器”、“蓝海巨兽”,但是都是怀着一颗敬畏和好奇之心,但如今,远远望见“天鲸号”在海天之间的蓝色身影的时候,不禁有了回家般的安宁与舒心,感叹终于安全了!

只有“造岛神器”才能完成的项目

“天鲸号”出现在拉姆港并不是偶然,肯尼亚政府希望能够建成拉姆港的愿景所面临的一道大难题就是拉姆港复杂的水文以及地质条件。而参与建设的“天鲸号”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利器。

正在作业的“天鲸”号(王彩亚摄)

正在作业的“天鲸”号(王彩亚摄)

到了船上,船长谢晋与船舶书记郭业飞迅速开始组织会议,并商议人员安排。谢晋首先大声表示,吃的、住的,肯定都是有的,请大家不要惊慌和紧张。整个团队也很快稳定下来。

在解决完安全问题之后,记者也开始花更多时间了解“天鲸号”是如何参与拉姆港的建设。

“(拉姆港)是我在‘天鲸号’工作之后最难的项目“。在船上工作了将近8年的大副李泽强说到。

拉姆港进港通道的形状,由南北两座岛屿掩护,呈瓶口状。港湾宽阔,但是进港通道狭窄,口门区域在涨落潮时极易形成强潮流。也正因为如此,进港通道的潮水流速极高。“天鲸号”上的郭业飞书记介绍,“就像钱塘大潮,钱塘大潮为什么能形成那么高的浪花,就是因为肚大口小”。大量的港湾或者外海潮水奔入进港通道,狭小的空间导致海水流速极大,对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之前,就因为潮汐浪潮,导致“天鲸号”98吨重用于固定船身、插入海底岩石的钢桩折断。

而且除了水文复杂,海底的地质环境更是前所未有。按照杨兵的介绍,海底就像是一块毫无规律的拼图,每块“拼图”代表的土质都不一样,有粘土,有火山岩,有沙土等。而且每快“拼图”的大小也不一样。这使得施工的难度成倍增长。

但是“天鲸号”既然来了,就是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土质复杂,就做更为精细的地质测量;水文复杂,就密切监控水文以及天气变化,寻找短暂风平浪静的窗口期来施工。

在“天鲸号”没有问世之前,这类港口的建设,中国疏浚人是想都不敢想的。这种程度的坚硬岩石层,没有“造岛神器”之称的绞刀是挖不动。李泽强说:正是因为有了“天鲸号“,“中国号称没有造不了的港口”这个说法才得以成立。

“天鲸号”在肯尼亚的表现,也印证了中国企业在这里的发展。在世界疏浚市场上,欧洲的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和日本都是疏浚强国,拉姆港在正式竞标之前,全球二十多家企业参与竞标。杨冰说:“中国交建的资源整合能力是比外国企业强的,其他国外企业来投资,做疏浚的做不了码头结构,做码头结构做不了其他的。但是,中交系统内,疏浚、码头结构、房建等项目均能操作。也因此,中国交建突出的资源整合能力,真正实现所有招标内容打包完成,才能在残酷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以前,肯尼亚以及很多非洲的基建市场是日本企业的主战场,但是如今,凭借着优质的技术优势以及实在的价格,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肯尼亚基建产业的主要地位。蒙内铁路、拉姆港以及蒙巴萨港口的部分建设,都是中国企业全部或者部分参与的,被当地人称作“中国港”、“中国路”。郭业飞表示:“现在,整个肯尼亚都知道是中国企业在干拉姆港项目。”

“我们中国企业去哪,你们就去哪。我们不会放弃你们的”

在船上,记者也看到了许多为项目部工作的肯尼亚员工,他们要么是在船上工作,要么是因为躲避索马里青年党而在船上短暂避难。

今年24岁的Athman是拉姆本地人,他在船上主要负责除锈、抛光、上漆等工作。兄弟姐妹5个,加上父母,一共7人,只有他一个人有工作。而这份工作是他养家糊口的唯一途径,他非常珍惜。他说:“只有工作,才能让家人远离饥饿。”在码头,以军事基地的浓浓硝烟为背景,记者采访了一位50多岁被称为“老马”的肯籍员工。老马已经和项目部合作了四年,因为这份工作,他可以继续供养自己的儿女上大学。

记者采访画面(王彩亚摄)

记者采访画面(王彩亚摄)

老马说:“目前肯尼亚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建设,我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来拉姆。”

对于拉姆地区的人来说,来这里建设的中国企业,就是“救星”。

1月5日晚上,记者在甲板上散步,看到了项目营地帮忙的女厨Sakina,她一看到记者就笑了起来。她告诉记者,她也害怕索马里青年党。毕竟恐怖分子可不管杀的人是不是衣衫褴褛的贫民。但是,现在在这条“天鲸号”上,她感到安全。

这一刻,记者无比深刻地感受到了“大国重器”四个字的意义:大国担当,手持重器,所到之处,自然要护一方安宁。

1月10日,由中交天航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以“天鲸号”为代表的中国“造岛神器”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之前,“造岛神器”只是在我们自己的领土上锋芒毕露。而这次,“天鲸号”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他所承载的是一个国家振兴经济的期盼、一个地区的民众对于和平、安宁、富裕的好日子的向往。

霍宗杰告诉记者,恐袭后他乘坐汽车返回驻地,负责驾驶的肯籍员工对于索马里青年党的恐袭表示担忧,霍宗杰明确告诉对方,你会和我们一起上船的,“我们中国企业去哪,你们就去哪。我们不会放弃你们的”。

大国重器,在器,更在人。

环球时报-环球网/周骥滢

责任编辑:赵明

基金会为吴花燕募集百万转款两万 剩余善款或转捐 7岁男童被赞“迷你毕加索” 单幅画卖出高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