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死神赛跑的全能型选手

日期:12-10
血管手术

和死神赛跑的全能型选手

武汉市汉口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胸痛中心业务总监胡家顺(右)正在进行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是心内科医生每天都在面对的群体。心梗发生后,越早开通“犯罪血管”,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将越高。突发心梗时,国际和国内相关指南要求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开通血管的黄金时间,在有心血管介入的医院120分钟内完成,随着时间延长,心梗导致心肌坏死范围逐渐扩大,任何一秒的耽误都可能危及生命。

“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才能传好生命的接力棒。”武汉市汉口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胡家顺带领团队,以及时、精准为目标为患者施救,每一天,他们都在战场上与死神搏斗,从未松懈。

创新方能致远

大步踏入“介入无植入”时代

金属支架植入心脏后将永久留在体内,让不少冠心病患者望而却步。“要介入,却没有植入”,是很多患者一度梦想过的最佳治疗方案。而在市汉口医院,前不久,心内科团队完成了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手术,这意味着,患者再也不必担忧。

今年9月,66岁的患者张女士来到医院就诊,她告诉医生,近期常感觉胸闷不适,疼痛时间越来越长。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患者有严重的冠心病,需要进行支架植入术才能缓解病痛。

考虑到金属支架植入后无法取出,还要长期服药,张女士动摇了。“真的有必要进行支架手术吗?”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胡家顺带领团队对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和治疗需求反复讨论、评估后,建议她进行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疗。

传统金属支架对狭窄的血管腔起到支撑作用,但长期存在体内,无法取出,病人体验较差。对比起来,生物可降解支架有多种优势,它由可吸收材质聚乳酸等制成,不仅可对狭窄的血管进行物理支撑,又能释放出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植入支架后,将开始自行降解,直至被组织完全吸收,不留任何支架异物在血管内,逐步恢复血管结构以及功能,由“血管再通”升级为“血管再造”,此外,也不会影响患者进行CT、MRI等检查。

市汉口医院成功开展了第一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手术,标志着心血管内科正式进入了“介入无植入”时代。在胡家顺看来,只有不断掌握真正前沿的技术,才能提升科室力量,真正打响团队品牌。在医院,他是最早独立开展心血管介入的开拓者之一,在他的带动下,科室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热衷钻研并掌握新技术,一支有担当、有技术的年轻生力军正在成长起来。

 24小时“on call”

“随叫随到”是他的标签

在独立建科已有24年历史的心内科,生命的奇迹反复上演。近年来,科室处理的疑难手术量明显增多,手术量同比增长近3倍,射频消融手术等更是在武汉同级医院中排名前列。

 2018年,胡家顺被评为武汉市第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从医二十多年来,他心里始终装着患者。急性心梗病人往往病情极度凶险,容易在夜间和节假日发作,胡家顺却一直让自己成为那个“随叫随到的专家”。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生命”,如不当机立断,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心内科曾收治一名年过九旬的老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跳只有每分钟20到30次之间,血压处于休克状态。当时已是凌晨3点,胡家顺接到通知后,仅花了二十多分钟,就从汉阳家中赶到医院。在与家属反复沟通治疗方案后,及时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老人从死亡线的边缘抢救回来。出院时,患者和家属握着胡家顺的手不停道谢。

这样的场景,是胡家顺的日常。他记不清楚,有多少个深夜、节假日紧急赶到医院为患者建立生命通道,让他们重获新生。他告诉记者,唯有反复钻研和适时的果断决策,才能给予患者一线生机。胡家顺不仅是技术能手,更毫无保留地将多年的经验、心得传授给青年医生,将“传、帮、带”践行到实处。“希望年轻医生们能少走弯路,早日成长为科室的中坚力量。”

老人回家不用再吃力爬台阶 坚持给患者最适合的治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