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为为什么要道歉?
来源:红星新闻
息事宁人的公关式道歉,除了对民意的假意抚慰,无助于任何问题的解决,其实是不良示范。因而,华为的回应看似无情,但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最公平方式。
华为前员工李洪元在遭到251天拘留后被放出来,并且得到国家赔偿。基于这一事实,目前大众舆论一边倒,认为华为应该道歉。
但是,华为为什么要道歉?
正如华为回应所言,“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举报行为的本身无可厚非,对被举报人的处理是否适当,也并非华为可以左右。10万多的国家赔偿包括人身自由损害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这是针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前提下的251天拘留,是司法机关自己为自己背锅,而并非针对“举报”这一行为本身的否定和对李洪元“被举报”的赔偿。至于举报是否“诬告”,那要先有被举报主体的起诉,再由司法机关予以审理和认定。
据多家媒体报道,目前李洪元还没有明确表示是否要起诉华为。后续发展中,李洪元会否起诉华为、法院如何认定“华为举报”这一行为本身以及华为是否对此道歉,都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无论事件走向如何,都应该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情理法交织的地带,应且只应“法”说了算。
道歉是民意,但民意的表达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道德评价因素,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理性。事实上,目前在对华为的道歉诉求中,并无太多基于法理的、针对华为举报行为本身的客观判断。宏大的道歉呼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情感,认为华为是中国企业的“头牌”,应该十全十美,应该体现对员工的仁慈,应该顺应民意……他们在华为身上寄托了对中国民族企业最美好的期盼,但这些美好的期盼,不能代替专业主义判断。
有人认为华为虽然坚持了“法”,但却输了情。的确,奉“法”是华为的一个标签。华为拥有一个庞大的法务部门,律师对华为所有业务的介入之深,甚至已经成为华为的文化之一。事实上,作为一家国际化色彩浓厚的企业,华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拥有今天这样的行业地位,也正是循法依法的结果。也许华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有点超前,会让人感觉有点刻板,有点冷漠,有点不近人情,这甚至于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让华为丧失部分“民意”,但这恰恰应该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方向。企业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法治”呼声越来越高的当下,一个企业的奉法思维、依法习惯,难道不应为人喜见?
息事宁人的公关式道歉,除了对民意的假意抚慰,无助于任何问题的解决,其实是不良示范。因而,华为的回应看似无情,但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最公平方式。
最后,希望李洪元继续起诉。大象踩人可以踩到死,但蚂蚁并非不能扳倒大象。这次事件中,华为之行事到底有无猫腻?是举报还是诬告?华为不道歉是奉法气壮还是店大势强?应该由“法”来给个说法。说到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公平的法治环境,员工同样如此,而这不是一句安抚民意的道歉可以换来。
作者刘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