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把一生都献给了美学研究

日期:12-04
美学研究

“学贯中西古今,艺术哲学开新路,魂宗马列;行兼刚柔博厚,实践本体立正基,范铸学林。”3日早上,社会各界数百人齐聚武昌殡仪馆天元厅,送别刘纲纪先生,一副长长的挽联概括了刘纲纪先生学术的一生。

告别仪式上,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高度肯定了刘纲纪先生的学术成果,肯定刘先生有坚定的学术信念和人格操守,把整个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美学研究事业。

答辩席上再也看不到先生了

早上7时30分刚过,天元厅已有人垂首默哀,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生李一鸣端详着刘纲纪先生的遗容,泪眼婆娑。她说,她是刘纲纪先生的最后一名博士生,明年就可以毕业,没想到刘先生走得这么匆匆,答辩席上再也看不到先生的身影了。

李一鸣在武汉大学读完美学硕士后,2015年成为刘纲纪先生带的博士生。“我是他最后一个博士生了,其他的都已毕业,所以刘老师特别牵挂我的学业。”李一鸣告诉记者,两周前在医院时,她还和刘老师讨论过学术上的事。“病床上,刘先生不停问我的论文怎么样了?发表的情况如何?我都一一作了回答。”

李一鸣说,刘老师是特别认真的人,也特别关心学生,经常熬夜修改学生论文,大家都认为他会很快好起来,没想到走得这么突然。

先生不只是埋头于具体问题

《中国美学史》由李泽厚、刘纲纪主编,刘纲纪独立执笔完成的百余万字的两卷巨著,被誉为“中国美学的开山之作”。送别之际,90岁高龄的李泽厚发来挽联:虽今朝分手,友谊长存。

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从事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的中青年学者在时任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的刘纲纪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湖北省青年美学学会,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最为锋锐的美学理论团队,至今在业内传为佳话。

“刘先生作为一个纯粹的学者,为我们后辈树立了如何做一个学者的榜样。”前来送别的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说,他和刘纲纪先生共事30多年,对其学问和人品多有了解和浸润,无上景仰。先生不只是埋头于具体问题,而是兼具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理论立场和理论方法。记者杨佳峰

武汉将新增411个直流快速充电桩 天气给力,今冬洪山菜薹低价入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