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只冬候鸟欢聚“鸟类天堂”

日期:11-25
天堂

4万只冬候鸟欢聚“鸟类天堂”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的越冬候鸟

记者胡九思摄

4万只冬候鸟欢聚“鸟类天堂”

江夏区安山国家湿地公园

市园林和林业局供图

地处世界8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我国中部候鸟迁徙路线关键节点的武汉,因湿地棋布,鱼肥草美,成为候鸟迁飞举足轻重的中转站、越冬地和停歇地。眼下,仅蔡甸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就有近4万只冬候鸟同时聚首这处“鸟类天堂”。我国先后加入3个重要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其中包括《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目前共有170个缔约方。2021年,第十四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行。今年3月,武汉正式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向这块代表一座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最高成就、分量厚重的国际“金字招牌”发起冲刺。那么,在湿地保护方面,武汉将拿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珍贵野生动植物在武汉被拍到“生活照”

 2014年,一种名叫青头潜鸭的野生水鸟,被发现在武汉府河湿地安家落户,生儿育女。这一发现,将这种全球目前仅存1000只左右,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世界极度濒危物种的最南繁殖地,向南推进了近900公里。

 5年来,武汉采用各种措施善加呵护,青头潜鸭也在汉不断添丁加口。2018年底,观察记录到的数量达308只,与2014年的10余只相比,增加了近30倍。

青头潜鸭并不孤单。市园林和林业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各种类型的湿地上,共栖息着野生动物41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东方白鹳、黑鹳等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白琵鹭等2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均在武汉湿地被拍到“生活照”。此外,湿地上还生长着维管束高等植物408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菱、野莲等5种。

持续保护,武汉湿地“家底”越来越丰厚

武汉湿地家底足够厚实。统计显示,武汉市湿地面积达16.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9%,位居内陆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截至目前,全市建有蔡甸区沉湖国际重要湿地1处,建成国家湿地公园6处。这得益于20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保护。

 1999年,武汉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自然山体湖泊保护办法》,将湖泊湿地保护与山体保护并重;2007年,出台《武汉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将湿地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近几年,武汉通过加强地方立法,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制定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将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之后,又出台《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将166个湖泊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出台《长江河道保护条例》,对长江河道进行强力保护;出台《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把城市绿楔、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均划为生态底线区,进行严格管控。

 4万只越冬候鸟大聚会,同比明显增多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位于蔡甸区西南部,总面积17.4万亩。它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湖泊群中唯一的一处典型的淡水湖泊和沼泽湿地,也是西伯利亚候鸟迁徙中部路线上的重要点位。初冬时节,4万只越冬候鸟如期“做客”沉湖国际重要湿地。

 11月20日,记者前往沉湖湿地探访。烟波浩淼的湖面上,一群群黑色或白色的水鸟,密密麻麻地聚集在水面,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和扑扇翅膀声,声声入耳。

“白色的是小天鹅,黑色的是豆雁和鸬鹚……”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如数家珍。

他告诉记者,11月16日上午8点至下午5点15分,武汉市观鸟协会成员同时在沉湖10个鸟类观察点同步观察,共观察记录到鸟类43种、3.9万余只。其中约2.9万只能够识别出种类,包括小天鹅、灰鹤、白琵鹭、白腹鹞、白尾鹞、普通鵟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余1万余只因距离太远,无法识别出种类。

这一观察结果显示,今年初冬时节沉湖越冬水鸟的总体数量,比往年同期明显增多。该协会负责人认为,预计随着天气变冷,鸟类的数量还会持续增长。

湿地保护得好不好,鸟是重要指标

“一块湿地保护得好不好,主要看两样:一是野生水鸟种类多不多,二是珍稀濒危鸟类多不多。”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称。

具体到国际重要湿地,有两个重要指标,只要达到了其中一个即可:一、定期有2万只或更多的水鸟同时生存;二、定期有一种水鸟物种或亚种种群的数量,占全球总数的1%。

眼下,沉湖湿地的越冬水鸟的数量多达4万余只,大大超过了2万只的“门槛”。

 2013年沉湖湿地申报国际湿地取得成功,成为武汉市目前唯一被授牌的国际重要湿地。2019年11月,沉湖湿地监测到的越冬候鸟,至少有8种种群数量达到全球迁徙路线种群数量的1%。

此外,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水鸟,有12种能够在沉湖湿地看到,其中2种为极危,2种为濒危,8种为易危。

冯江说,沉湖湿地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冬候鸟,得益于有力的生态保护措施:一是把沉湖纳入了武汉的生态底线区和国家生态红线范围,进行严格的规划管控;二是出台地方性生态补偿办法,对约2900户因保护生态而发展受限,及野生动物取食造成经济损失的农户进行补偿;三是进行“两河三湖”水系连通,即沉湖、张家大湖、王家涉湖三座湖泊,以及黄丝河和长江支流通顺河水系连通。周边的鱼塘则“退渔还湖”“退养还湿”,使核心区湿地面积新增了1万余亩。

武汉有6座国家湿地公园

除坐拥国际重要湿地1处,武汉还有后官湖、藏龙岛、安山、金银湖、东湖、杜公湖等6座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国家级湿地公园最多的副省级城市。

 2018年6月,30位中外摄影大师聚焦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被东湖的美景和生物多样性折服。曾任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终审评委的瑞典著名摄影师斯塔凡·威斯特兰德,5天内,在落雁岛拍摄到了鸬鹚、虎纹伯劳等30多种野生鸟类。他说:“武汉人能与这么多鸟类做邻居,真是万分幸运。”

 2009年,东湖全面退渔还湖,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开工。“一河”(楚河)“两站”(罗家路泵站、青山港引水口)“五港渠”(沙湖港、青山港、东湖港、东杨港、九峰渠)等水网连通工程,以及东湖、沙湖等湖泊生态工程相继启动。在东湖及周边汇水区域,形成一张巨大而有效的湿地保护网。

东湖绿道的修建,更加速了东湖水质的提升速度。今年前6个月,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东湖最大子湖郭郑湖已连续6个月保持Ⅲ类水质。

位于东西湖区东北角的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武汉市试点建设的一座“一湖+多塘模式”的新型国家湿地公园,它最大的亮点,就是特意在公园中划出一块核心区域作为生态保育区,暂时不对市民开放。

市园林和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点赞说,湿地公园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公园。其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利用科普设施对公众进行湿地科普教育。游乐赏景的功能反而应处在次要地位。

记者杨晓雨明眺生通讯员吴晓

昔日黄继光连连长退伍后自主创业 中国汽摩大会下月在汉开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