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脸识别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央视:需审慎考量

日期:11-08
人脸识别

原标题: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需要各方联动配合

用人脸识别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央视:需审慎考量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六方面举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包括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以及规范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

新闻出版总署专门发文遏制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可谓用心良苦。长期以来,网络游戏被视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中,玩游戏的比例占64.2%。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触游比例不可谓不高。而青少年一旦沉迷网络游戏,不仅耽误学业、影响前途,更可能危害身心健康,危及健全人格的形成,甚至对其一生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基于此,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在任何时候都不该放松。《通知》提出的几项措施均不乏针对性。比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网络游戏企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网络游戏企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通知》提出的六项措施不可谓不细,监管意图也足够明显,如果执行得力,相信会在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确保各方对这些措施无缝执行。

首先要看到,这是一份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通知》,从其文件效力来看,这只是一份引导性文件,不具有强制性;而在执行层面,国家新闻出版署也没有具体的执法权,需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网信部门的大力配合。所以,《通知》要想达到有效治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目的,需要各方高效联动配合。

其次就实际情况而言,此次《通知》中除了新提及的“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其他几项措施,此前都出现在政策层的设计中。而一些大的网络游戏提供商也都已出台相关的实名认证与防沉迷系统,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身份识别以及上网时长都做了限制。比如腾讯去年规定,13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首次登陆游戏需要父母确认,否则无法进入游戏;用户进入游戏后要按照现行规定,一天玩游戏不能超过一小时。但是,眼下仍有报道显示,不少未成年人会利用家长账号或者网上购买的账号轻易突破防线,所谓的实名认证与防沉迷系统形同摆设。所以,如何盯紧未成年人触网末梢,仍面临比纸面推演更复杂的考验。

为防止未成年人暗度陈仓,有人提及,不妨在游戏领域引入人脸识别机制,用户在注册时录入人脸数据,每次登录也都需进行人脸识别。这从技术端为防止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提供了新思路,不过,也引发了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担忧。此种手段到底适不适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治理,还需更审慎的考量。

总而言之,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治理是一个复杂且关涉社会多方面伦理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如何摸索出一个共建共治的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治理系统,还需集思广益。当然,当务之急还是要将眼下这份《通知》提出的六项措施严格执行落地。(特约评论员汉卿)

责任编辑:张申

俄网红山羊去世 曾因“与虎共舞”风靡网络(图) 男子大骂交警叫嚣"把我关起来" 最终"梦想成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