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紫牛头条]女偶像自拍照瞳孔影像暴露住所遭骚扰,记者实验:有难度但有可能
分享自拍照已经是当下年轻人生活中的重要社交生活,而晒照片是否会泄露个人信息也一直存在争议。近日,有日媒报道称一男子在东京仔细研究了女偶像发布在社交网站的照片后,从偶像眼睛瞳孔中的倒影判断出了女偶像住所,进而尾随并实施猥亵。虽然该男子最终被警方抓获并公诉,但由此也让不少网友震惊于其侦查能力用错地方,并且也带来疑问,自拍真的可以从眼睛泄露信息吗?
为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和拍摄实验,想要从自拍的瞳孔中读取信息并非不可能,对环境敏感的人,确实有可能从照片上的相关突出特点,判定拍照人所在的大致位置,从而带来不确定的风险。有多年刑侦经验的民警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为了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照片时,尽量不要附加过多其它信息。
男子用谷歌街景对比瞳孔影像
竟然找到偶像的住所
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20多岁的日本女偶像松冈笑南回到东京江户川区的一间公寓中时,突然被一名男子用毛巾捂住嘴并拉倒在地,随后该名男子对她进行了猥亵。警方介入调查后,嫌疑男子被确认为26岁的佐藤响。
26岁的佐藤响
而他在被捕后承认,女偶像地址是根据对方发布到社交网站的图像计算得出的。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该案件已于10月8日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据公开报道,佐藤响是松冈笑南的狂热粉丝,在警方随后的调查中,他说:“我从她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面部照片中,发现了有关她住所的场景、车站。”
被找到的车站
佐藤使用Google的街景功能,找到了一个车站,场景与松冈笑南自拍中眼睛的影像(实际上是镜像)类似,通过车站他确认了自己偶像所在的公寓。而从另一张松冈笑南晒出的视频中,他从窗帘的位置和窗户的光线了解到了房间在公寓的具体位置。
佐藤使用Google的街景功能进行对比
对此,东京都大学刑事政策专业的星周一郎教授认为,智能手机摄像头的图像质量已经非常好,并且存在新的风险,即隐私信息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泄露出去。“数字缠扰者”的风险正在增加,并且在将图像提供给社交网络时,需要采取对策,例如,避免带有位置信息的照片或故意降低图像质量。
星周一郎教授说:“由于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性能得到了改善,并且图像质量变得非常好,因此存在新的风险,即隐私信息将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泄露出去。换句话说,这是‘数字缠扰者’风险变得明显的事件。”另外,作为预防犯罪的预防要点,星周一郎教授称,“如果您具有可以用作线索的信息,则可以通过结合互联网图像搜索等功能来指定位置,而无需特殊技能。用户晒照片时,需要充分意识到总是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从软件公司来说,也应采取新的措施,例如加入降低图像质量的选项。”
星周一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智能手机已具备拍摄高清图片的功能,增加了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他提醒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照片应谨慎。
记者实验:手机自拍像素足够,
瞳孔中确实可以分析出环境特点
从摄影术诞生开始,自拍便是与其密不可分,而随着网络发展,手机拍照成了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2013年牛津词典将“自拍”(selfie)评为年度热词。无论在哪个社交网站,自拍都是排名第一的个人空间展现形式。
那么,照片中人眼瞳孔真的能反映出诸如上述男子所称的周围建筑物及环境特征吗?一张自拍照又包含了多少个人信息呢?为此,紫牛新闻记者做了实验,分别用单反相机和手机拍摄面部特写照,然后放大对眼球部分的影像进行了分析。
记者拍摄人脸后截取了眼球特写能看到瞳孔里的建筑物轮廓
由于眼球是一个类似玻璃的球体,所以理论上确实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反射,从眼球上看到的影像类似一个鱼眼镜头,建筑物和街景都会发生形变。紫牛新闻记者用3600万像素的相机和1200万像素的手机拍摄,均可以在眼球中看出影像,不过由于眼球在画面中占比非常小,手机拍摄的眼中影像的清晰度比较差,反映的周遭环境有限。相机的像素较高,截取眼中的画面也能得到一个300像素乘200像素的图像,足以包含相当多的信息。
眼球中实际看到的建筑物
随后,紫牛新闻记者又调出了拍照所在地的百度街景,用拍摄的影像进行对比,但仅仅能对比出建筑物的轮廓类似,细节则很难看出来。尽管如此,眼球的影像中,还是能看出拍摄者的衣着、动作。不过,记者发现,眼球中影像的清晰与否也和周围光线有关系,光线较差时仅能看清一些轮廓,但如果光线充足,则可以反映更多的要素。
教你一招:
如何防范自拍照泄露秘密?
一位专业摄影师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如果利用专门的插值算法,可以对局部图像的信息进行补充,将一个看起来模糊不清的图像进行处理,也可以得到更多信息。
紫牛新闻记者通过实验发现,通过自拍中眼球影像识别地点,确实有可能发生。但是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需要充足光线,周围建筑物有辨识度,以及一定的计算技术。
事实上,日本新闻网的记者也专门在街头进行了试验。试验显示,用智能手机自拍的时候,把拍好照片的眼睛部分放大,确实可以看到倒映在瞳孔里的景物,但同样只是粗浅的轮廓。
日本新闻网的记者也专门在街头进行了试验
同样,紫牛新闻记者通过实验得知,如果不上传原图,对照片进行处理,降低像素,则可以有效防止这些微小的信息泄露。因此,紫牛新闻记者建议,个人在私密或者住所前拍照,并上传至社交网站上时,尽量对图片做一个加工,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
警方曾利用瞳孔影像确定犯罪嫌疑人,
目前南京尚未发现有此案例
既然犯罪嫌疑人可以利用瞳孔影像作案,那么反过来,受害人的瞳孔影像能不能助警方破案呢?紫牛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南京一位警方相关人士,对方称从理论上来说,利用瞳孔图像这种新技术确实可以帮助警方将嫌犯绳之以法,但这可能需要诸多的“巧合”,比如受害人的面部照片恰好被完整保存了下来,且瞳孔影像中恰好有嫌疑人。“不过,目前南京尚未发现利用瞳孔侦破相关案件的案例。”该警方人士回复紫牛新闻记者。
紫牛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其实科学家对“瞳孔成像”早有研究,并一直想应用于刑侦。英国《每日邮报》曾经报道称,英国约克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学者正在研究一项技术,“读取”瞳孔影像中的信息。概括地说,这项技术使映在人们瞳孔中的形象高度放大,并增强其清晰度。这在刑侦学上意味着,只要通过摄像头等设备抓拍到了目击者的眼睛,就有可能确定罪犯身份。
即便是摄像头的分辨率不够高,或是瞳孔中的影像模糊、不完整,但仍可通过“读取”瞳孔影像中嫌疑人的体态或者着装,利用这些细微的线索帮助警方破案。
不过,该项目的研究者显然很看好这项技术的前景。一位研究者表示,例如在某些绑架案中,绑架者通常会寄来受害人的照片,警方可以通过照片中受害人瞳孔中的影像,并找到是谁拍摄这张照片的,以及周围是什么环境,从而找到人质所在的确切或者大致位置。
紫牛新闻记者查询发现,类似的技术并非只是一种未来的可能,实际已经在刑侦工作中发挥了作用。据人民网消息,日本德岛县警方在2016年的案件搜查中没收了一部手机,该手机中保存着被害人的脸部照片,该县警方发现被害人的瞳孔里映入了犯罪嫌疑人拍照时的身影。因此,该照片成为了重要物证,被送往德岛地方检察厅作为判案证据。而鉴定人员使用电脑解析软件,延伸并补足了照片中瞳孔的部分。瞳孔中人的脸虽被手机遮挡无法看清,但是衣服、发型及脸部轮廓在被技术处理后,仍能看得很清楚。因此鉴定认为,该人影正是嫌疑人拿着手机拍照的样子。
警方提醒:
自拍照附加元素越少越安全
大家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发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除了晒自拍以外,其实不少个人看似无关的信息,可能一不小心就泄露了你的隐私。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得知,2017年,演员王珞丹在微博上晒过两张窗外的风景,而有人根据这两张图片,结合她发过的微博,成功定位出了她家的小区、楼号以及门牌号。
由此可见,自拍照中瞳孔只是一个带来危险的极小元素,而身旁更多的参照则是暴露自己位置的关键因素。为防范相关的风险,一位长期从事刑侦的民警告诉记者,上传网络的自拍照,像素越低,附加元素越少,风险也就越低。
紫牛新闻记者结合采访总结防范如下:
其一,关掉智能手机拍照的相关功能。因为智能手机拍的照片都含有一个叫Exif参数的东西,里面包括拍摄日期、光圈、快门、焦距、对比度、饱和度、GPS定位、缩略图等信息,如果没有经过人为处理的照片,这些参数都会一直存在,如果有人分析照片的参数,就可判定主人此刻所处的位置;
其二,关掉智能手机相关的隐私功能。如“附近的人”“重要地点”“允许查看”等。比如,微信上“附近的人”功能可定位你的位置。苹果手机有“重要地点”功能,会显示你经常去的位置。而“允许查看”里陌生人能查看十张照片;
其三,不要晒带有地标性建筑或者有明显特征背景的照片。上述中的演员王珞丹,正是几张照片里有明显的建筑物,从而被人定位;
其四,不要晒外出行程及票据相关信息。外出行程可以回来后再晒,否则就是公开告诉你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我此时外出旅行,家里没有人。”而诸如火车票机票上的身份证号、条形码、二维码等,都有可能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其五,不要晒个人的护照、车牌等物品。
紫牛新闻记者|刘浏万承源梅建明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