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曾花9小时解剖尸体 面对死亡靠写作排解

日期:10-02
法医秦明

原标题:法医秦明要用文字为职业正名

法医秦明:曾花9小时解剖尸体 面对死亡靠写作排解

工作时的法医秦明

法医秦明:曾花9小时解剖尸体 面对死亡靠写作排解

秦明

秦明与《守夜者》读者合影

秦明与《守夜者》读者合影

医者仁心,警察正义。秦明作为一名法医,兼具仁心与正义。他一手拿刀,在案件迷宫中抽丝剥茧;一手执笔,用文字破除他人对法医职业的误解。因为心中始终有阳光,秦明在职业与文字中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秦明

很多人是通过网剧《法医秦明》认识民警秦明的。提起法医,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电视剧里的情形:戴个蛤蟆镜、拎个勘察箱,快速穿梭于命案现场与解剖室之间。然而,现实中的法医不仅工作艰辛,也时常暴露于危险之中。

为普及法医知识,解开他人对法医职业的误解,秦明一边在工作中发光发热,为破案付出努力;一边又开通个人微博,将工作经历改编成网络小说,为热爱的职业正名。在他看来,再艰辛的工作,也抵不过对职业的热爱,这就是法医秦明。

2019年10月,又是一年国庆,像往年一样,秦明会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他希望通过他的工作,为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秦明在心中为国家献上自己的祝福,他希望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希望人民群众越来越安全。

他的青春

在职业中守护生命尊严

1998年,安徽小伙秦明考入安徽皖南医学院的法医专业。那时,法医是一个冷门专业,大众对法医这个职业的了解也很少。秦明所在的班级,第一志愿是法医的只有秦明一人。后来,在工作中,秦明感受到了法医职业的重要性。

在学校读书时,秦明便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公安的法医部门实习。大一的暑假实习快结束时,秦明第一次站上尸检的手术台。他想要逃离,但却选择了面对,“不迈过这道坎,以后就干不了这行。”

2005年,秦明正式步入工作岗位,现任安徽省公安厅副主任法医师。从业十多年,现已38岁的秦明不再感到恐惧。有人好奇,见过这么多尸体,法医会不会变得麻木?秦明对此表示否认,因为他始终有对死者的悲悯和对犯罪分子的仇恨。但作为法医,秦明深知,仅仅凭借内心的悲痛、气愤等情绪,是不能够破案的。

每次的工作对秦明来说都是一门课。看多了生死,秦明深知生命的可贵与法医职业肩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正如秦明所说,生命没有高低贵贱,法医唯一遵循的是事实和真相。

用小说为法医职业正名

2011年,秦明开始使用微博;本着普及法医知识的初衷,在微博上利用法医知识来辟谣。“对法医知识的缺失导致了谣言滋生,有的人就利用这些信息来造谣,从而引导舆论。”每次,秦明一旦发现此类谣言,都会站出来辟谣。秦明的及时辟谣,在不少热点事件中都发挥了作用。

不久后秦明觉得,他的微博只能影响一部分人,便试着寻找一个更广泛的科普平台。于是,秦明将眼光放到写书上。对他来说,写书还有一个更深的意义,那就是展示法医的风采,为自己热爱的法医职业正名。

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人问秦明的工作,秦明回答是法医,对方往往会问,“你在哪个火葬场上班?”更严重的时候,秦明甚至感觉到有些人对法医职业的歧视,“我写书还有一方面的情绪,就是委屈。我们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做着别人不愿意去做的工作,凭什么还要受歧视。”

后来,“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在网络上走红,被改编成同名网剧,秦明一下子火了。但走红之后的秦明并不认可自己是一个作家,他坚称自己只是一个写作者,一个搬运工,“我只是把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展现给大家看看。我很感谢读者们,是他们让我有动力继续写下去,让我能为这份职业多做一点事情。”

写小说时,秦明在其中总结工作经验与教训。写作对于秦明来说,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写小说的时候我在总结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提升了,领导会让你接触更多的案件,那么反过来就等于收集了更多的写作素材。所以我的写作与工作,我认为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目前,秦明所著的书籍主要有两个系列,广为人知的“法医秦明”系列已出了七本小说。

近日,秦明告诉北青报记者,“法医秦明”系列的新卷,他会继续写下去。同时,秦明所撰写的另一系列小说《守夜者》也会继续出书。

用心中阳光照亮身边黑暗

在网剧《法医秦明》第一季中,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张若昀饰演的法医秦明从容地戴上手套、拿起手术刀解剖小龙虾的片段。但秦明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工作节奏的原因,他并没有“解剖小龙虾”的习惯和想法。

与影视剧中展现的“酷法医”形象有所不同,法医面临的往往是异常艰苦的工作环境。年轻时的秦明,每年出差大概220次左右。为了消除一些难洗掉的特殊气味,秦明会随身携带些香菜来搓手,以去除异味。在遇到重大案件时,秦明解剖一具尸体曾花过9小时,因此他与同事往往不能按时吃饭。除了艰苦的工作环境,身处幕后的法医也常常处在危险之中。秦明曾在解剖一吸毒人员的尸体时,发现其皮肤上有大块溃疡面,后经检测发现其患有艾滋病,“很多法医在尸检时,根本不知道尸体有没有病,这样的危险是猝不及防的。”秦明说,除了这种来自于尸体上的危险,法医还面临着命案现场的危险,比如爆炸物、尚未潜逃的犯罪分子等。

时常面对死亡,秦明平时会用写作和玩游戏来排解。在秦明接触的法医同事群体中,法医们普遍特别的沉着冷静,性格开朗,充满幽默细胞。

偶尔,有人会问秦明,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法医的心理会不会很容易被带偏?秦明则回答,“一个人心中有阳光,就可以把身边的黑暗给照亮。如果你是一个很阳光的人,不仅不怕黑暗,还能改善身边黑暗的这种情况。”

出于对职业的热爱,秦明一直在思考着,想为自己的职业多做一点事。2019年年底,秦明一本新的科普书即将出版。“不知死,焉知生。”秦明希望通过这本科普书,让更多的孩子懂得死亡、享受生活。

时代影响

微博粉丝超五百万始终不忘本职工作

以往法医是一种颇为神秘的职业,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捉摸,同时也让人难以靠近。而在如今的网络上,法医秦明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老秦”。

2011年4月,秦明注册了“法医秦明”个人微博。他的微博头像是在醒目的黄色背景下奔跑着的法医形象,身穿白大褂、戴着眼镜,脑袋旁发出一道亮光。在微博上,秦明用自己的法医专业知识解答网友关心的白银案等重大案件,第一时间出来澄清网络谣言。同时,他对前来交流的普通网友及职业法医们,都给予了热情又中肯的回复。

多年来,秦明受到网友和读者的热捧。截至目前,秦明微博的粉丝已超过五百万。因在微博上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法医秦明”个人微博被公安部表彰为“成效突出的民警个人工作微博”,还获得了“安徽最具影响力政府个人微博”等称号。

网剧《法医秦明》上线后,口碑爆棚。尽管名气越来越大,秦明始终铭记初心。他坚持着用文字与专业,让更多人了解法医。尽管工作忙碌,他仍不遗余力地普及法医学知识。

2016年,秦明获得CCTV年度最具网络影响力的法治人物。同时,秦明所著的《逝者证言——跟着法医去探案》获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2019年,秦明被评选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的爱岗敬业好青年。作为一名民警,秦明从未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始终坚守在法医工作的前线。

光阴故事

重视对儿子的生命观教育

1981年1月,秦明生于安徽省铜陵市。秦明的父亲是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人员和痕迹检验专家,母亲则是一名护士。受父亲的影响,秦明从小就想当一名警察,但母亲却舍不得,认为从医也能实现人生价值。

1998年,秦明结合父母双方职业的优势,考入安徽皖南医学院,第一志愿选择了法医专业。然而,在与医学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解剖学等专业课时,换上白大褂的秦明一脸懵,“我不是当警察的吗?”

2005年,时年24岁的小伙秦明正式入职,成为一名法医。

2011年4月,秦明注册“法医秦明”个人微博,在微博上为网友答疑解惑,澄清谣言。2012年春节,秦明开始在网络上更新小说,整理自己的工作经历,将其创作为小说。

2016年,网剧《法医秦明》第一季上线,成为我国法医领域的第一IP。

目前,秦明开始思考新的写作方向,他想从法医的角度来剖析死亡,告诉年轻人如何做好对风险的防范。

而在生活中,秦明也格外重视对儿子生命观的教育。秦明有时候也会想,如果他的生命还剩下最后一分钟,他会问自己什么问题。“有没有人缅怀我?我为这个社会做了多少事?我这一生痛苦的时间多还是快乐的时间多?就这三个问题。”秦明说。

责任编辑:吴金明

受阅训练错过儿子出生 他给孩子取名“止戈” 125位武汉民警与新中国同生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