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时“重启”2枚心脏

日期:09-10
手术外科

14小时“重启”2枚心脏

成功接受“心脏+主动脉全弓”联合移植的患者刘欣(化名)恢复良好

 9月7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移植团队经过14个小时的奋战,接连完成2例心脏移植手术,其中包括一例复杂心脏加主动脉联合移植手术。目前,两位移植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已脱离呼吸机开始自主呼吸。供体心脏在新主人的胸腔里,有力地跳动,传递人间大爱。

惊喜一天两例心脏捐献配型成功

 9月6日下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到消息:经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湖北省内某家医疗单位有2例心脏捐献,与在该科住院等待心脏移植的两位患者匹配成功。这意味着,7日当天该科要进行2台心脏移植手术。

今年56岁的刘欣(化名)是武汉人,同时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窦瘤、马凡氏综合征。作为人体“发动机”“主管道”的心脏和主动脉随时可能停摆,病情严重,命悬一线。

要想拯救生命,必须同时换掉心脏和主动脉。据悉,心脏移植和主动脉同期移植手术极为少见,且手术复杂、难度高,手术医生需要同时具备高超的心脏移植技术和心脏大血管疾病手术技巧。

今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率领团队成功完成世界第三例、中国内地第一例“心脏+主动脉全弓”联合移植奇迹。得知此事的刘欣慕名找到王志维教授求治,并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申请了心脏移植受体登记。

 68岁的王亮(化名)来自安徽阜阳,他已被反复心衰折磨得痛不欲生,多次前往上海、北京等医院求助。近期他被推荐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等待接受心脏移植。

得知等到了合适的心脏供体,两位患者及家属喜极而泣,感恩器官捐献者的大爱。但一天之内进行两台复杂心脏移植手术,也对心脏移植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王志维主任带领心脏移植团队仔细讨论每个环节,通知麻醉科、手术室、超声影像科、心外监护室、体外循环组等相关人员积极准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术中各台手术的环节衔接进行了合理安排,对每台手术制定了个性化的方案等。手术室麻醉团队开启绿色通道,调遣精兵强将,在术前准备、术中麻醉、术后监护等诸多环节精心准备,全力配合心脏移植手术进行。

跳动 14小时成功“重启”2枚心脏

 9月7日早上7时,刘欣首先被护送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麻醉科王龙、雷凡教授团队精心为其实施麻醉保驾护航。9时30分,器官获取小组胡小平医生获取供心后,安全护送至手术室。

刘欣首先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在体外循环技术的配合下,她的心脏停止跳动,全身的血液供应由体外循环机负担。王志维教授团队快速摘除几乎已经失去作用的原有心脏,将健康的心脏植入,同时将各个主要血管严密缝合。

随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下,刘欣的全身血液进入人工心肺机里进行氧合和降温,将血液从常规的37℃左右深度降温至25℃,在其呼吸、心跳全部停止的情况下,王志维教授团队争分夺秒,顺利完成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移植。随着新的心脏缓慢恢复搏动,血液重新开始在体内自主循环,手术台上所有的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历时7个小时的手术后,下午2时左右,刘欣安全返回病房。此时,连续奔波的胡小平医生没有顾上歇口气,又将另一颗供心顺利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为移植器官的获取和保护站好了第一班岗。王志维教授带领手术组医生坚守手术台,迅速投入到第二台心脏移植手术之中。在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到晚上9时,王亮的心脏移植也顺利结束。

到9日下午,刘欣、王亮两名患者已顺利脱离呼吸机恢复自主呼吸,并可以自行坐起吃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日将转回普通病房。

据悉,2019年上半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的心脏移植例数,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四。

文/记者伍伟通讯员高婷图/通讯员刘瑜

“秋老虎”还将盘踞武汉10天 接力演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