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猪肉价格飙升暴露了哪些短板?

日期:09-02
猪肉价格生猪

原标题:央视网评丨猪肉价格飙升暴露了哪些短板?

近期,多地猪肉价格上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猪肉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肉类消费品,关系“菜篮子”,也是物价指数(CPI)最大的权重之一,关系“钱袋子”。稳产保供,形势急,任务重。

数据验证了当前肉价的紧张形势。简单来说,母猪存栏代表生猪的产能,生猪出栏量大致决定猪肉的供给。农业农村部对400个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量都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三分之一。国家统计局则公布,7月份猪肉价格上涨27.0%,CPI连续5个月处于“2时代”。

无论是非洲猪瘟这样的外部原因、串通涨价的市场行为,还是禁养限养的政策冲击,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如何让我不再“谈猪色变”?

非洲猪瘟的蔓延,暴露了我们防疫体系还有一定的欠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不足。自去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近30个省蔓延,共发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非洲猪瘟虽说是全球问题,但是我们在疫情传入、传播、上报各个环节明显存在漏洞和责任缺失。防控漏洞盲点较多的地方,往往还是动物防疫体系缺人、缺钱、缺物严重的地方,我们需要加大投入完善防疫体系,更要注意把钱花在刀刃上。

对超出法律法规范围的各类生猪禁养限养规定,要立即清理。养猪对水源、空气和周边生活污染大。此前,相关部门出于环保的考虑,对家禽禁养限养。一些地方为应付环保检查,盲目扩大禁养区范围,用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方式简单化处理。这就显得有点舍本逐末,是不是更应该在粪便等污染的处理上想办法、出新招?而不是扒了猪圈、毁了鸡舍。

养猪是我国的传统农业,也是风险巨大的产业。养殖户中近一半是散养,抗风险能力弱。对于贫困落后地区,养猪甚至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不可以不重视这一点。在推行规模化养殖、绿色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和传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多研判市场波动和群众反响,而不是拍脑袋决策。

对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的不法行为,要加强监测,严厉打击。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有需求和货币的因素,更有炒家的推波助澜。远看,有“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资本游戏;近看,水果期货、猪肉概念的股票价格被哄抬。猪肉供不应求的情形下,难免被不法分子盯上,放大价格波动和猪肉供应的紧张。

“六畜兴旺猪为首,五谷丰登粮领先”,确保猪肉价格平稳运行,关乎经济,关乎民生。面对当前的问题,我们要短期、长期“两手抓”。一方面,千方百计保障猪肉市场供应,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养殖、流通、防疫体系,增强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政策出台前,调查研究、严格论证必不可少。在政策执行中,不同地区、不同执法人员要注重工作方法、把握辩证尺度,根据当地轻重缓急来推进。每一项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关键在于加强执行中的反馈和完善,切莫造成“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

环球人物:"ZAO"背后是擅打"情色擦边球"的痞子CEO 产业规模超十亿 汉服这么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