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百姓乐 宜居椰城树标杆

日期:09-01
塘村绿园大气污染防治

(上接第一版)“海口蓝”成为常态,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因素,更是全市上下精心呵护保卫蓝天的成果。为长效守护“海口蓝”,海口市相继出台《海口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海口市大气专项强化整治工作方案》等,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移动源污染防治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多管齐下保障海口空气质量持续优良。

为管住汽车尾气,海口逐年定制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辅以严格执法,进行精细化的管控。截至目前,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96万辆,发放黄标车淘汰补贴7600万元,“管住尾气”为海口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海口将启动建设领先全国、覆盖全市的大气、水、土壤“三位一体”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强化大气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岸绿景美提升城市“颜值”

“美舍河又变美了。”从小在美舍河边长大的琼山区居民徐海东感慨道。八月的美舍河,清水潺潺,草木葱茏,难以想象早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污水横流的黑臭水沟。见效如此之快,在于海口在水体治理方面“不走寻常路”。

向黑臭水体宣战,为城市内河换衣梳妆,还民一城清水碧波。在新的治理理念指导下,美舍河摈弃了传统的工程治理方式,转向系统治理、生态修复,退堤还河、退塘还湿,构建可呼吸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让河流从混凝土的渠道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河流的生命力。

河岸建设摈弃固化的传统模式,转而建设生态河岸和湿地。于是人们看到,水泥岸堤被拆除,种上了重阳木、椰子树等本土树种;在水中也种上了苦草、红树,还铺上亲水栈道供市民散步。

臭水沟变湿地公园,一场“革命式”的治水创新,让海口美舍河荣登全国城市水体治理光荣榜,海口水环境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被列为典型经验通报表扬。

据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显示,全市被纳入省政府考核的18个城镇内河(湖)水体已全部达标,达标率为100%。纳入国家考核的19个水体21处黑臭水体,黑臭消除率达100%,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显著。

美丽乡村释放生态红利

眼下,海口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挥中心城区核心带动功能,让绿水青山充分“产出”经济社会效益。

秀英区永兴镇冯塘村,曾是海口较偏远、经济较落后的村。通过引入社会投资,利用冯塘村生态资源建设的冯塘绿园,已成为一个集湿地、生态农业、民俗文化等多元素融合的乡村生态旅游区。市花与市树交相辉映的特色景观总能引来不少游客。

百年大榕树、橄榄林、竹林,辅以绿水碧湖,前来参观游玩的旅游者手中的相机、手机忙碌得停不下来。带着馨香的橄榄树生长得正茂,在园中漫步不时还能看见一些文创元素,与美丽的村庄相得益彰。

据介绍,冯塘绿园项目在保护古村的前提下,古屋修旧如旧,在原生态的田园风光的背景里进行生态保护,基础配套建设时不砍一棵树,不拆一间房,不占农户的一分地。同时村、企合作开发,拟引进新业态,注入文化艺术元素,建立了“古村古屋艺术家创作联盟基地”,每年吸引全国各地知名画家来这里创作写作。

作为海口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表,这些村落正是释放生态红利的真实写照。“有看头,有玩头,撬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游客笑了,村民也笑了。”冯塘绿园主任熊浪说,通过旅游服务、旅游区务工和土地租金分红等,全村50多户村民家庭每年每户能有2万多元收入,群众真正从湿地保护利用中得到了实惠。

琼山党员志愿者 学习用品送到家 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 职业资格考试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