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 该不该用中国式管理?

日期:08-26
企业文化

原标题: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该不该用中国式管理?

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 该不该用中国式管理?

记者|蒋悦

自从踏上了美国国土,福耀玻璃就一直处于漩涡之中。这一次,外界把争议的焦点聚集到了中美企业文化差异上,人们普遍认为,福耀玻璃忽略了文化融合工作,甚至直接批判,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根本没有企业文化。

福耀玻璃该不该反对美国的工会?其强硬的管理方式到底算不算水土不服?这样一家庞大的企业,是不是缺乏企业文化?福耀玻璃该不该入乡随俗?

看完了那部被《卫报》誉为本年度最伟大的纪录片后,你可能也会认为福耀玻璃的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但如果你把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当成一家初创企业,换一个角度,你会对中国式管理方式有新的理解。

8月21日上映的这部纪录片《美国工厂》,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投资出品,被Netflix翻译成28种语言,在全球播放。

2014年,福耀玻璃落地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通用汽车工厂的旧址,雇佣了1000多名来自美国当地以及中国的员工。这对于因通用汽车工厂关门而饱受失业煎熬的当地居民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

中美企业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令工人们怨声载道——美国工人抱怨任务繁重、环境闷热,且员工的安全未能得到保障。他们开始涌上街头,并谋划在福耀的莫瑞恩工厂成立工会,争取工人的权益。

许多美国员工时常怀念在通用汽车的时光,“通用给了我很好的生活,他们关门时,这一切就断了。我们再也赚不到那种钱了,那些日子结束了。”

而在中国员工看来,美国工人态度懒散、业绩低下,要求还颇多。比起仍拿着几千元人民币固定月工资的中国员工来说,按时薪结算的美国工人待遇已经很好。

中国工人曾吐槽,“我们就是来收拾烂摊子的”,美国工人搞不定的活儿,中国员工则要在周末加班补回来;中国主管们更是热火朝天地讨论该用什么方式让美国人“服从命令,在周六加班”。

尽管福耀玻璃已成立30多年,但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其实就是在以初创企业的身份在海外重新起步。福耀玻璃美国工厂企业文化的缺位,使得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公司之间的目标产生了分歧,从而导致了信任感缺失,团队合作举步维艰。

外界和一些媒体将福耀玻璃美国工厂的问题,归咎于企业文化的缺位,人们普遍认为,福耀玻璃忽略了中美文化的差异,没有做好企业文化融合工作。

“大企业靠文化、小企业靠命令”,福耀玻璃怎能不靠文化靠命令?

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不仅仅是初创企业,其实也还算不上是大企业。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陈春花认为,对于创业期的企业和小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它的主要方向,反而基础的管理是企业的主要方向。要让所有员工知道企业赞赏什么样的行为,反对什么样的行为,清清楚楚、简简单单就好了。

对于管理幅度小的初创企业来说,直接命令和以身作则的方式更容易见效。

这也是为什么海尔CEO张瑞敏上任所制定的第一条规定是“不准随地大小便”,看似令人匪夷所思,却体现了其管理的智慧:如若海尔一开始便急于建立企业文化,极易变成“形式大于行动”,只有当企业具有盈利能力了,才具备谈论企业文化建设的资格。

福耀玻璃未在企业文化上多下功夫,而是通过更加直接“粗暴”的方式扫清障碍。创始人曹德旺曾试图通过组织美国中层到中国学习管理经验、对高层人员进行改组,以及直接辞退效率低下的工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内部冲突被镇压了下去,业绩的增长似乎也体现了这些手段行之有效。

但是,企业若在规模逐渐壮大后仍错把“企业家文化”当“企业文化”,将很难形成可持续性。陈春花认为,业绩不足以反映企业管理的全貌,而运用企业文化管理,将使员工和企业、顾客和企业达成共识,为持续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也正因如此,福耀玻璃“喜人”的业绩之下暗潮涌动,其内部的文化冲突若不加以调和,企业文化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平静祥和”恐难持久。

企业在跨境并购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挑战,其实正与如今在美国建厂的福耀玻璃相似。

传统观点认为,被并购方必须与并购方的企业文化保持一致。这其实是误解。史宾沙管理咨询公司指出,管理者应先了解双方文化的异同之处及其在推动进程中发挥的作用,然后再采取融合(即打造区别于双方现有文化的全新文化)、同化(即一方接受另一方的文化)或分隔(即双方保留原有文化)的方式进行整合。

联想和IBM的跨国“联姻”便是融合式战略的生动演绎。

2005年,联想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员工间因国籍不同而产生文化冲突;此外,外籍人士占据了其领导班子的半壁江山,也使其决策的下达更为艰难。2008年,联想遭遇大幅度的亏损,尽管可归咎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整体经济都呈下行趋势,但柳传志表示,“从根本上讲,这实际上是我们管理部门的问题,而管理部门的问题中,非常明确地体现在文化磨合上”。

柳传志认为,“一个企业,管理上有三个要素,就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2009年,联想的董事会下定决心进行改组,董事长改由柳传志担任,杨元庆出任CEO,带领由4位外籍人士、4位中国人士组成的领导班子。这样一来,既保证了联想拥有决策话语权,也促进了多元文化管理层的建立。

同时,为促进联想不同国籍员工之间的文化融合,在并购完成后的前18个月,联想把英语设为公司内部的官方语言,并组织跨文化培训,以加强员工间的沟通、提升团队凝聚力。高级员工也被充分赋权,并在一定期限内享受与在IBM时同样的薪资待遇,以此避免关键人才的流失,实现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能与公司“劲往一处使”。

贝恩咨询公司认为,高频率、大规模交易的稳步推进,需要交易双方合作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共同推进方案。IBM的PC部门和联想旧部便是通过共同磨合,探索出了中西融合的新的管理机制,化解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融合。

海尔对GE家电业务的成功整合则再现了分隔式战略。

2016年,海尔完成了对GE家电的收购,GE家电的营业收入在2018年便增长了11%。对此,海尔集团执行总裁梁海山表示,这是由于海尔“人单合一”的理念与GE的文化具有相似性。

贝恩在《2018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报告》中指出,在并购前通过明确战略意图,进行较严谨的尽职调查,将为并购后的整合夯实基础。在与GE家电的团队沟通后,海尔发现,美国文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美国员工希望企业能向员工充分授权,支持他们自我创新,这与海尔推崇员工的价值实现与所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一的“人单合一”模式不谋而合。因此,并后推进“人单合一”战略时,GE家电团队表现出了较高的接受度和积极性。

此外,尽管海尔高层、GE家电高管以及两位独立董事重新组建了董事会,但海尔在美国市场将实行相对独立的Haier、GE双品牌运作,以最大限度保证GE家电的优秀团队继续发挥自身创造力。

这种方式也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称为“一国两制”——并购双方各自为政,变革幅度小。它将保证中国企业在并后初期,能免受文化冲突的侵扰,实现相对流畅的组织运行。

王高还指出,如果使用强势的“My way”管理(即买方用自身的管理方式直接把卖方“吃”掉)而造成了关键人才流失,就等于买回一个“空壳”。

陈春花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企业文化对于一家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却是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

不论是收购海外企业的联想、海尔,还是在美国设立工厂的福耀玻璃,如若不能“因地制宜”地建立文化整合战略,全球化战略就只能是一句空谈。

责任编辑:赵明

妻子出轨男子开车携两幼女自杀:难以承受家庭变故 戴警帽男子酒驾伤人?海口警方:警帽为网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