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别人家的老师|周末侃
“洪荒少女”傅园慧在光州世锦赛遭遇了滑铁卢,她没进得了50米仰泳的决赛。知道她伤病在身、状态不佳,但毕竟是她的强项,没进决赛多少让人意外。于是质疑来得“顺理成章”:你看,综艺上多了,影响训练了吧。
这话听着耳熟么?像不像一个古板的家长或者老师,训斥考砸了的孩子?“叫你别读闲书!”这种谜之逻辑,不知道挫伤过多少小朋友的灵气。人生而有涯,为了成绩或者“输赢”而异化了生活,才是最悲哀的不幸吧。
好在这些年,事情在起变化。“别人家的老师”不断涌现,而且逐渐被主流认可。今年高考后的暑假,占据网红C位的是山西省朔州市一所中学的高三班主任兰会云老师,他没教出什么学霸,但干了件“大事儿”:领着十来个高考完的学生,骑行1800多公里,从朔州一路骑到上海。
这样的“壮举”,引来八方艳羡,央视等媒体也报道了。兰老师真的很难得,不过老实说,这样的活动没多少示范性,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复制的。
这场骑行听起来热血,但绝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成行之前,兰会云组织了拉练,最后从32名报名同学里淘汰了一半多,留下15人,后来有几个家长反对,最后的队伍里,只剩下11个同学。兰会云事先就和妻子一起摸索考察过路线,给每个学生买三份意外险,准备药物和维修工具,和家长签署免责协议,尽力保障周全。路上的规矩也可多了,比如每人最多只能带2000元,禁止家长私自打钱,等等。你以为这只是高考过后放风撒欢?人家正经是想让学生学习独立、锻炼自己的。
兰会云自称总做些“出格”的事,但那其实多数不是兴之所至、任性而为。这次骑行本来搞得挺低调,不想在路上的时候,兰会云上了热搜。他包场网吧,请自己和妻子两个班的毕业生通宵打游戏,把一众网友给羡慕坏了。这才顺带“暴露”了骑行的事儿。包网吧其实也是早有谋划,是兰会云的承诺:只要不去网吧、不打游戏,高考完就请同学们去通宵玩个够。
这位“别人家的老师”,带的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在那所重点中学,兰会云的班入学成绩是垫底的,学校不抱多少期许,有些学生的家长甚至抱着半放弃的心态。兰老师不甘心,尽全力悉心教育他们。这个后进的班级高考成绩理想,有十几个同学过了一本线。这似乎很容易让人附会地联想到《放牛班的春天》,但我一点也不想套用“逆袭”的故事模板。不管是放牛班里的问题儿童,还是《死亡诗社》里念书一流的未来精英,抑或是兰老师班上那些“普娃”,他们的幸运都在于,遇上的老师对世俗的成功学毫无兴趣,反而更关注心灵的自由、精神的独立。
和电影里的老师一样,兰会云“会玩”。“玩”这事儿,似乎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有个故事很打动我:一个在重点班不堪压力休学一年的姑娘转到他班上,他给专门安排了个活跃的男同学“负责每天陪她玩”。但“玩”只是表面招数,他真正可贵的地方,在于把学生当“凡人”,而非追逐成绩的机器。那个姑娘受到的“定制关怀”还包括,没有同学议论她休学的事儿,都小心呵护她的自尊。善意与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绝招”,它是回归人本的,又恰是传统应试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
看看那些对傅园慧的嘲讽,大概就能明白,人本教育的缺失会如何影响人的三观,如何影响公共生活。说起来,比起“字典里没有输字”的人生赢家们,傅园慧倒更符合我心目中“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她很优秀,但不压抑天性,诚实面对起起落落,她的心是自由的。
输掉比赛之后傅园慧的父亲替女儿说话,“都是凡人”,伤病是没办法的事情。其实,傅园慧的挫败不过是在说,即便你拼尽了洪荒之力,也未必能赢。这听上去很鸡汤,但绝对无毒无害,接近生活的真相。只不过,一味追逐功利结果的社会观念里,并不存在“凡人”,只认识虚妄的名利,成功是唯一的解药。
兰会云的教育观念,恰是医治虚妄的良方。比成绩、成功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兰老师的答案是,健康的价值观、健康的灵魂。他带着学生“玩”,初衷便源于此。
“会玩”是极易讨学生喜欢的,但可别以为这是嘻嘻哈哈的轻松活儿。还说回骑行,那么周密的规划,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得好的。更何况,这也不是个傻玩儿的旅行团。据说骑行的路上,兰会云对学生们进行过一场深刻严厉的批评。起因是上热搜之后,小伙子们“膨胀”了。他对每个人的训诫都很有针对性,其中一个孩子挨批,是因为队友的车胎破了,别人都去帮忙,只有他不为所动。没有细致的观察,哪儿能这么针针见血?帮助学生成长,可能是比帮助提高学习成绩更细致、更消耗心力的活儿,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哪儿有标准化的练习题,去培养“健康的灵魂”呢?看起来,兰老师是带着学生“玩”,可那番心思背后的功夫,也是要消耗“洪荒之力”才能抵达的。
兰会云的座右铭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话是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充满诗意。千里骑行这样特立独行的毕业之旅,炫酷无比,却实在难以模仿。可其中蕴含的诗意,倒是值得所有人去品味。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