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瑚1960年获评武汉卫生系统标兵
吴老查房
吴老重返手术室情景
她是武汉第一代妇产人,行医60余载,党龄60年,直到86岁高龄才从武汉市第三医院退休;上世纪50年代,她率先在湖北省开展难产手术,几张桌子拼起来就是手术台,使得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双双下降。7月15日,96岁高龄的她又重返手术室指导二胎剖宫产手术。她就是武汉市第三医院老院长,妇产科大德吴佩瑚。
96岁高龄重返手术室叹今昔巨变
夜幕降临时,96岁高龄的吴老时常会安安静静地守在窗户前,深情凝望马路对面武汉市第三医院手术室的窗户,直到手术室的灯全部熄灭才会安然入睡。
7月15日下午3时,吴老应邀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刚刚落成的LDR模式一体化产房指导工作。她不顾96岁高龄,穿上手术服重返手术室。她现场指导、提醒产科医生、助产士,全程凝视着手术台上的一举一动。吴老看着刚出生的婴儿充满了欣喜,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为产妇接生的时光。
“他们怕我累着了,总要我坐着,但我哪坐得下来,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和兴奋!”吴老感慨地说:“现在的产房环境比以前强多了,特别是无痛分娩时有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专程陪伴,为分娩安全性提供多种保障,现在的孕产妇真幸福!”
96岁的吴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她说,“工作的时候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
当年几个桌子拼起来就是手术台
1951年,从江苏医学院妇产科专业毕业的吴佩瑚,服从组织分配踏上开往武汉的火车,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时称武汉第一工人医院)。那个时候,该院妇产科医生只有3名,床位却有80多张,摆满了走道,这里出生的孩子数量是武汉之最。
上世纪50年代,生小孩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吴老率先在省内开展推广产前检查,积极预防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并开展一系列难产手术。由于吴老的努力,使得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双双下降。
“那时候手术条件很差,妇女突然要生孩子了,有时在农村没有医疗条件,我就把几个桌子拼凑起来,然后用布围起来,用煮过的医疗器械帮助产妇生孩子。”
吴老在遇到孕期已久却胎位不正的产妇时,她会一边在产妇的腹部小心按摩揉转,一边和产妇唠着家常,在亲切的交流中,不知不觉中让胎儿顺利翻转,使产妇得以顺利分娩,化解了一个个脐带绕颈、臀位倒置的问题,给无数家庭带去福音。
工作中充满对女性的关爱和体恤
“一个听筒、两掌、一指”就是当时一位产科医生的全部本领。吴老告诉年轻产科医生,那时的女性往往对妇科疾病遮遮掩掩,也常常只有在怀孕分娩的时候才会来到产科。吴佩瑚深知女性的不易,所以在工作中,更多透出的是对女性同胞浓浓的关爱和体恤。
一位女性子宫脱垂患者,由于害羞一直不敢前往医院就诊,来到医院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这位妇女不想治疗了,吴老尽力挽留并为她做了手术。在吴老眼中,病人只有病症的差异和病情的轻重缓急,没有贫富贵贱之别。每一个生命都有得到救护的权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生育后的妇女都患上了子宫脱垂等疾病,吴老带领医疗队下乡开展巡回医疗。近3年时间,她治愈了无数患病妇女,还把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正因为如此也促成了全国妇产科专家在武汉召开子宫脱垂治疗的专题会议,有着“南王北林”之誉的我国著名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王淑贞、林巧稚齐聚武汉。
行医68载诠释“医者仁心”内涵
“每每从家中凝望医院,心中充满感慨,三医院永远是我的家!”1984年,60岁的吴佩瑚“名义上”退休了,但她仍然坚持26年坐门诊看病。
轮到上门诊的日子,她很早就来到诊室;问诊时,每一个细微的点都不会忽略;查体更是严谨求精。没有人能质疑这位老人的能力和精力。直到86岁的吴佩瑚身体实在吃不消,才从工作岗位上正式退休。
吴老说,经常有很多老病人给自己打电话,咨询疾病问题,“只要我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我就要坚持行医,为更多的妇女解除病痛,这就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
吴老感慨:“医生的一生,没有一时一刻能脱离自己的医疗工作。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做好工作,尤其对医生来说,要对病人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没有完美的医疗,医生总要回顾,总要进步。当一个医生面对病人时,实际上,面对的是整个社会。”
文/记者伍伟通讯员江泓颖陈舒图/通讯员陈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