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女孩被暴打:重视极端个案的“非常”意义

日期:06-26
央视网

原标题:央视网评:重视极端个案的“非常”意义

深夜街头,女子遇袭,施暴者拳打脚踢,暴力现场令人惊恐,残酷一幕震惊全网。一夜之间,舆论哗然,一众媒体合力发动“揪出此人”,多地警方联动追索,最新消息证实,恶行发生于大连。

当地警方回应,此系2019年6月22日凌晨1时许,发生在甘井子公安分局华东路派出所辖区的一起警情。被害女子回家途中被一男子殴打,后拨打110报警;警方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案件侦破工作。经医院诊断,被害人吴某脸部软组织挫伤,经治疗目前已出院。

此虽极端个案,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地方的治安状况和文明水位,但是各界尤其是警方如何对待极端个案,则会在某种程度折射出社会治理的水准,其背后之影响与意义非同寻常,既不能草率,又不可拖沓。

当今社会,媒体发达,通过互联网扩散式传播,极端个案常常引发强烈的共情效应,对大众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舆论场如潮声讨“人渣”的背后不只是对受害者个人伤痛的同情,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社会情绪的焦虑,因为自觉或不自觉的“代入感”总会滋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只有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有效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慰藉公众不安的情绪。

类似教训不少,“11·11丽江游客被打案”就是前车之鉴,一度对丽江的声誉尤其是社会治安的形象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越是极端个案,越要雷霆出击,尽快缉凶,回应舆情。

观察此次事件发展脉络,不少疑问仍有待解答。譬如,在当事人已经报案、警方第一时间知晓的情况下,即便一时未能抓获行凶者,也该对此极端案件非常敏感,但视频在网络掀起巨浪这么久,多地网警都在追索案件发生地。作为事发地,大连当地警方何以反应如此迟滞,是事先不掌握监控内容,还是对网络舆情比较疏远?

现实处理和网络舆论呈现出的冷热对比,令很多人感到忧心。不少人心中都有一个问号,如果不是监控视频辗转引起网络轰动,这件事最后会不会就以普通治安纠纷事件而告终?毕竟受害女子只是“脸部软组织挫伤”,且已经出院。

如果警方办案,不是根据事件本身的恶劣程度,而是根据有没有引发舆论轰动,来决定投入多少警力资源、来决定办案力度,那就会放纵一些暴徒,长此以往影响治安水位,打击民众内心的安全感。

到目前为止,此案仍是疑雾重重。对这样一个全民目击的焦点案件,警方除了查明案情之外,也需要梳理自身的全程表现,思考有无不足之处。当个案引发全民围观,如何追查案件、发布信息、舆情互动,反映的就不只是办案水平,还有一个地方的治理水平和法治水平。

2000元巨蜥与10年刑期 爬宠圈商机背后涉法之争 影帝被指索要天价片酬还想避税 知名导演发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