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日期:05-26
于玲盲童李凤杰上学

原标题:小高雅妈妈伴你“独”行

在我国,盲童的数量很大。因为视力的原因,盲童在生活中会碰到很多难题。比如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很简单的一段上学路,对盲童来说,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近日,盲童高雅的上学路,以及她的妈妈在上学路上对她的无声陪伴,感动了无数人。

盲孩子“独自”上学妈妈无声陪伴

11岁的高雅是哈尔滨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因视神经发育不良,她看不到一点东西。

尽管看不见,但高雅是全校为数不多,能够每天“独自”上下学的孩子。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386米,96级台阶,她要“独自”走15分钟,这是高雅最骄傲的事。

然而她不知道,她从不是孤身一人。

每一米,每一个台阶,妈妈其实都在身边,一步一步陪她走完。

不远离,不靠近。

近了,怕女儿听到;远了,又担心不能一个箭步赶上。

这段只有15分钟的上学路,写满了高雅妈妈的“心事”,要小心翼翼地,不能让女儿发觉她在身边。

高雅妈妈于玲:我“演戏”演得比较好,我说我在窗台看着你,你就走吧。跟到楼下的时候,我说你今天回来啦,挺早啊!怎么样,路上顺利吗?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高雅过马路,于玲用身体替她挡着车流。

于玲:可能因为比较小,盲杖都跟那个车交融在一起了,司机才能反应过来要停车。他们从来没有主动避让。我都用身体给她挡着,示意他们等一下。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遇到困难妈妈总会“冷眼旁观”

为了让高雅学会如何处理复杂情况,很多时候遇到困难,于玲不得不在一旁忍痛“冷眼旁观”。

于玲:我不能总出现,因为出现一次她就认为有人在跟着,她下次就会还有依赖,就不会自己主动去辨别。

一次,看着高雅在一个垃圾车前后打转,反复尝试十分钟,于玲都坚持没有出现,而是找来一位路人帮忙,让路人带高雅走上正确的路。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有时候,看到高雅实在找不到方向,于玲也会假装与女儿“偶遇”。回家路上,于玲就会帮女儿总结经验。

于玲:今天走得不太顺,是不是?但是我们掌握了很多经验,是不是?

高雅:对呀。

于玲:今天只是个意外呗?

高雅:对。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在高雅的老师李凤杰看来,视力上的障碍会限制盲孩子的行动,如果再在心理上也不想走的话,他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很小。

把孩子的事当事业我陪你慢慢长大

盲童的成长,需要陪伴,但这种陪伴不是代替,而是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勇敢探索,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中大胆放心的走出来。

高雅班主任李凤杰:(于玲)把孩子的事当回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当成事业,来跟你说,跟你聊,跟你问,跟你请教。

高雅的班主任李凤杰告诉于玲,可以带高雅去黑龙江省图书馆的无障碍阅览室,那里有很多的盲文书。寒假的时候,于玲果然就经常带着高雅过去,在那里,她们认识了很多好老师。之后,高雅参加全国语文朗读大赛,拿了特等奖。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学校开设了许多公益特长课,弹钢琴、吹陶笛、讲英语,妈妈都会鼓励高雅多尝试。

但是,对于高雅这样的盲童而言,想大胆放心地走出自己的世界,并不是一件易事。于玲对此深有体会,她说,我国盲人人口其实很庞大,但每次她和女儿出门,路人都会觉得稀奇。

于玲:一路上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坎坷,有各种报废车辆,违章停车的,一些盲道都年久失修了,都是坑坑洼洼的。有很多孩子想出去,这种情况,可能就打消他们的信心了。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几年来,于玲拍摄记录下了高雅独自上学的背影,从一年级到现在,小小的背影在同一个地方,慢慢长大、长高,而于玲也一直在背后,目送着她。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于玲说,自己总有一天会离开孩子,所以才“狠心”让高雅独立走路。但于玲不知道,高雅有一个心愿,只与她有关。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高雅:因为妈妈现在记忆力不太好,就怕等她老的时候,出去的时候找不到家了,我可以领她,领我妈妈。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高雅妈妈很喜欢这段话,“总有一天,我和她的爸爸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希望那时她可以独自面对。”

编后:盲人出行何时不再艰难?

这是最坚强,也是最柔软的“冷眼旁观”。

女儿的上学路,妈妈用双眼护航,但全程不说一句话,让女儿感觉到这是自己独自的上学路。

这种“目送”没有夺去女儿探索的勇气,给了女儿成长的空间。这种“目送”,体现了爱不是替代,最好的爱是让孩子独自学会成长。

11岁盲童每天独自上学 后面这个人总“冷眼旁观”

当然,盲童的上学之路,融入社会之路,仅仅依靠父母的“目送”,是不够的。

在残疾人群体融合社会方面,社会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比如,针对盲童上学路,需要发问,来来往往的车什么时候能够主动避让?盲道上的违章停车什么时候消失?损坏的路面什么时候得到修复?

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都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体现。关爱残疾人群体,需要从这些小事的改善做起。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对残疾人群体,还是对普通人群体,这都是必不可少的“目送”。

责任编辑:余鹏飞

“任性”老太错过打折不开心 超市内疯狂盗窃20次 幼儿园用强力消毒粉兑水给娃泡手 园长:加强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