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制作传承者冯沛朝:传承龙舟制作技艺亏本也要做

日期:05-17
龙舟技艺传承

龙舟制作传承者冯沛朝:传承龙舟制作技艺亏本也要做

▲龙舟制作传承者冯沛朝记者付碧强摄

研发制作缩小版龙舟供不应求

在中堂,龙舟也被人们称呼为“怀女船”。这是当地人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冯怀女师傅传承龙舟制作技艺的认可和点赞。二十多年前,冯沛朝从父亲冯怀女手里接过技艺,坚持手工制作龙舟。在龙舟制作传承路上冯沛朝“攻守兼备”,制作大龙舟亏本,但为了传承技艺亏本也要做;大船亏,他研发创新出缩小45倍的龙舟工艺品,供不应求!

为了传承,亏本依然接单

在中国龙舟之乡中堂,端午前一段时间,水面早已有劈波斩浪的龙舟。5月16日上午10时许,记者驱车沿滨江东路,来到位于东向村,看到了60多岁的冯沛朝,正在对今年所制作的龙舟进行收尾工作。

中堂是东莞唯一还在坚持制作龙舟的地方,而冯沛朝的船厂制作的龙舟就深受人们欢迎。“这是31米长,这是28.8米的”冯沛朝向记者介绍几条正“躺”船厂里,等待下水的龙舟。老人家笑着说,“这么多年来,制作过400多艘龙舟,最大的有31米,都是坚持手工制作。”

从冯沛朝的曾祖父开始,冯家就一直从事造船工作,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造船世家”。数百年过去了,造船手艺传至冯沛朝。作为龙舟制作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冯怀女师傅,也给儿子冯沛朝很高的评价,对他寄予厚望。

冯沛朝从小就对龙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6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制作龙舟。两年后,心灵手巧的他就掌握龙舟制作技艺,可带人独立制作龙舟。“这个非常不容易,成为‘拿尺’的师傅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冯沛朝说。

他最早有制作松木龙舟,但随着时代变迁,人们追求更轻更快的杉木龙舟。今年就有来自麻涌、万江等地5艘龙舟订单,都是杉木的。

如今,龙舟似乎也具备快消品的特性。冯沛朝说,“以前的松木龙舟,可藏在河底的淤泥里保存一百年,现在杉木的龙舟,三四年就要换一次。”

从格木,到松木,再到杉木,龙舟制作的木料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冯沛朝坚守父辈传下来的龙舟制作工序和技艺。选底骨—起底—起水—打水平—转水—做大旁—做横挡—做坐板—安龙肠—加固中肠—上桐油灰—刨光—涂清漆—制作安装龙头—安装尾舵。

现在制作龙舟的木料价格越来越贵,随着成本的上升,这些年来,可以说是制作一条,就亏一条。但冯沛朝说,亏本也要做,这是传承。

研发制作小龙舟供不应求

“我制作的小龙舟,也有被人当做礼物带到美国。”冯沛朝自豪地对记者说。从最长31米的大龙船,到现在制作最小68厘米的小龙舟。龙舟比例缩小45倍的同时,功能性质也发生变化,成为了愈渐受人欢迎的手工艺品。随着人们对传统龙舟的需求越来越少,冯沛朝开始想法子找传承的新路。

“当时隔壁村,有人做了小龙舟,观赏价值虽说不高,但给了他启发。”冯沛朝说,2010年,他开始琢磨做小龙舟。初次试水的小龙舟“不像样”。但是他没有放弃,花费三四个月时间,琢磨如何做小龙舟。当他用传统工序、技艺研发制作小龙舟成功后,冯沛朝有了传承的新路径。

“制作龙舟,一年也就忙3个月左右,端午一过,几乎就没活干了。”冯沛朝说,制作小龙舟,刚好填补空当期。

平均每年,他能制作80条左右小龙舟,还供不应求,正好弥补制作大龙舟的亏损。从大龙舟到小龙舟,就制作这一块,对技艺的要求更高。冯沛朝说,“制作起来更伤神,要做好,做得有观赏性,必须精益求精;船体的拼缝,也就更有讲究。”根据不同人的需求,他制作的小龙舟有的长138厘米,有的长128厘米,最小的是长68厘米。

以前的龙舟多是驰骋在水面上,现在冯沛朝制作的龙舟也变成了人们家中的收藏品和装饰品。他说,小龙舟已成为东莞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了人们表达友好的纪念品。

国贸城开业时,冯沛朝摆放了制作的小龙舟。他说,“没过几天,放置在国贸城的九条小龙舟就被人们买走了。”

/拜师学艺/

欢迎有心人来拜师学艺

“不论地域,不分男女。”冯沛朝说,只要下决心想传承技艺的人,都可以来拜师学艺;女的可以来学制作小龙舟。现在想学制船的人越来越少了,希望这样能有更多的人来学习和传承龙舟制作技艺。

冯沛朝的小儿子会制作大龙舟,但不会制作小龙舟。他说,“小儿子是最合适成为家族技艺的传承者。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制作龙舟,又脏又累,没有年轻人愿意干。”

冯沛朝被评为“东莞民间工艺名匠”,船厂也被授予了“东莞市龙舟制作传承基地”牌匾。可能不少人可能会认为,冯沛朝制作龙舟的船厂一定很热闹。他解释说,其实就连村里的人也很少来,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和传承龙舟制作技艺,将其发扬光大!(记者付碧强)

脱贫户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市第一人民法院持续攻坚“执行难” 1至4月执行结案全省第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