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日期:05-02
崔蕴总装火箭

来源:央视网

他曾为火箭命悬一线,痴迷火箭40年,他从一名普通的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更凭借着严谨、忠诚拉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今天的大国工匠我们一起走近被称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第一人的崔蕴。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火箭总装:守住节点后墙不倒

天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总装车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正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总装、测试,总装是火箭诞生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崔蕴就是这道关卡的总把关人。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我们航天火箭总装人就是有一条别人没有的行话,叫后墙不倒,后墙是什么墙,后墙就是要火箭要出厂的那条墙,那个时间节点是必须守住的。

传统总装不能满足新型火箭要求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作为我国唯一一位参与了所有现役捆绑型运载火箭研制全过程的特技技能人才,崔蕴参与总装过的火箭已经70多发。然而面对直径大了近一倍,95%都是新技术的“长征五号”新型运载火箭,过去总装传统火箭所采用的工具和装配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长征五号”的总装需求。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我从这中心到底,2米5,所以可能很多地方我就够不着了,我人触摸不到了。(直径)太大了,如果说我人往上趴着什么,这些因为它都是绝热层,将导致绝热层可能损伤。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逆向思维创新技术解决配装难题

“长征五号”的燃料储箱体积增大,贮箱壁使用了全新的工艺和材料,壁厚最薄的地方只有2毫米,如果把一个贮箱等比缩小到一个鸡蛋壳大小,它的厚度只有鸡蛋壳的十万分之四。在装配时严禁触碰,这就更增大了装配难度。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车间工作人员雒云云:位置也不好操作,像那块白的仪器大概20多斤重,爬梯子的时候光注意脚下了,差点把仪器扔出去。

总装大直径火箭,国内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崔蕴凭借着几十年来对火箭各系统性能的了解和知识的积累,逆向思维,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办法。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就想那就是怎么转起来,叫它转,只有旋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让一个重达20吨的庞然大物滚转起来,在大家看来,这个想法很惊艳,然而想要实现却很困难。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车间工作人员雒云云:就是感觉打开了一个新思路一样,眼前一亮,然后紧接着就是眼前一片漆黑,怎么弄啊,还能让箭体滚转。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崔蕴迎难而上,他参考其他行业的经验,在一次次的摸索中寻找解决路径,上百次的实验,无数次地修改图纸和方案,甚至自行车的辐条原理他也大胆借鉴到了二级火箭的滚环安装当中。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这是车轴,这外头(是)辐条,也就是辐板,外头是轮盘,就是咱们车的瓦圈,轱辘,车轱辘,通过这个连接起来,我这车轱辘就能转,也就实现了我箱体的旋转。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整整两个月时间,崔蕴带领团队终于攻克了长征5号大直径火箭装配难的关键问题,人员在地面就可以进行各项装配工序,实现了多人多点同时操作,总装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到三倍,有效保证了总装线的“后墙不倒”。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你看这滚呢,我这箱子始终在滚转,现在你听这咔哒咔哒正在响,是他们正在拧对接螺钉,你看两边都在拧呢,旋转到一个位置,他们再拧,他坐在这踏踏实实地干,如果说不是自动旋转呢,顶上又够不着了。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不疯魔不成活用生命抢救火箭

不疯魔不成活,崔蕴对造火箭的痴迷无人能比,熟悉老崔的人都说他就是为火箭而生,500多件装配工具他全能熟练运用,大到发动机,小到螺丝钉,他把火箭的结构“刻”在了脑子里。甚至为了火箭,他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90年7月13日,长二捆火箭燃料渗漏,崔蕴作为总装测试的一线人员,义无反顾第一批冲进抢险现场。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当时我们戴的是滤毒罐的防护装置,它只能防护到1000个ppm(有害物浓度)等级,当时舱内已经达到万级、十万级的浓度,像咱俩这个距离可以说根本看不见,人在里头,有两口你就喘不上气来了。

那次抢险中,崔蕴在舱内连续工作了近一个小时,出舱后,他立刻被送往医院,经检查肺部75%烧伤,生命垂危。经过多次抢救,崔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在长二捆火箭成功发射的当天,崔蕴带着氧气瓶,被医生护士抬到了医院的楼顶,听到了长二捆火箭发射的轰鸣声。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在房顶上,那真是百感交集吧,就是说可成了,可成了,血和泪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这样,当时在房顶上的,我们这些受伤的,可以说都掉泪了。

痴迷火箭总装数十年坚守一线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那一年,崔蕴29岁,是抢险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名。他“捡”回了一条命,由于身体太虚弱,崔蕴被调到了工艺组。大家以为他会从此离开总装一线,可没多久,崔蕴就主动申请调回了总装车间。

痴迷火箭40年 他从一名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崔蕴:因为我真心的特别喜欢火箭的总装测试,没法用语言来说这个痴迷程度,真是特别喜欢这个,如果说火箭再次发生这种事,我们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火箭人,这也是火箭总装人的一个情怀,也是职责。

(央视记者肖璞岳群乔亚美袁帅张昊李娟宋亮张博)

步长制药董事长让女儿买入斯坦福 花去32年年薪 最能“爬梯”的人:张家界“天梯”清洁工一天上下台阶8000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