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诗集《遇见红水河》出版面世

日期:04-26
东兰遇见红水河诗集

机器网 www.shi-fen.com

新书《遇见红水河》封面首席记者郑琳东摄

“我从八百里外的粤地逆流而上/脚步摆脱一路的抛引/只为沐浴这坛经火/只为打一壶红河水……”近日,历时三年、十易其稿,带着粤桂两地人民深深情谊的精准扶贫诗集《遇见红水河》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面世,受到广泛关注。

《遇见红水河》不仅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林汉筠的一次扶贫经历的见闻沉淀,更是他的一次异地文化的交集与碰撞。收集在该书的100多首诗作,均是林汉筠在东兰文化扶贫工作时的精心之作。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严风华认为,林汉筠将触摸东兰的感觉,倾注在东兰的情感,汇集成《遇见红水河》,写得深浅有度,意韵俱佳,“林汉筠是个有情怀的人。他触摸的山水,能撩拨起他的诗情;他涉及的风物,能触动他的诗心。这山水风物与这诗情诗心,一个贴切的交集与碰撞,诞生了他的《遇见红水河》。”

展现不一样的红水河风情

林汉筠与东兰,相隔近千公里,本无交集,一个偶然的机缘让他们融汇在一起。作为东莞对口帮扶广西河池精准扶贫工作队伍中的一员,林汉筠多次前往东兰县,以行走的方式,丈量东兰的红土地,用诗歌的形式感悟东兰,用山水、人文、风物解读养在“深闺人不知”的东兰,向世人展现了不一样的红水河风情,不一样的东兰故事。

诗人的心,往往是敏感和细腻的。在严风华看来,东兰的事物,带有一种率真和激情的诗意,这正好与诗人的诗心做了个激烈的碰撞。东兰这片红土地,蕴含着两种璀璨的诗意,其一是世袭相承的英雄情怀,透着一股浓烈的英雄之气;其二是充盈诗意的山水风物,在东兰所到之处,所见万物,无不侵染着可歌可泣的诗意。

“林汉筠的《遇见红水河》,是诗人的诗心与大地风物做一次坦诚而真情的交谈。所有的章节,都与东兰历史人物与事件有关。”严风华认为,林汉筠完全放低了姿态,将身心的触须,抵达东兰的山水,用洁净的言语,描摹东兰的过往。

以诗歌的形式向东兰致敬

“千年后的五月/溯流而上,挥手间/在红水河捡到的诗歌温暖了一座崖/码头的春天/正次第开放……”《遇见红水河》分为一条河的相遇、一座崖的解读、一个男儿的绝唱和一片梅花的隐语四个篇章,详细记录了林汉筠在东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遇见红水河》出版发行前,市文联、市作协、东莞(凤岗)诗歌创作基地还专门召开创作汇报和研讨会,对如何发挥诗歌的作用,推进文化精准扶贫作了进一步探讨。《遇见红水河》面世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作为精准扶贫的一本诗集,《遇见红水河》是诗人与一条河的精神联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秘书长、诗歌评论家谭五昌认为,在林汉筠的精神族谱里,红水河是抒情的对象,也是他心灵的幻象,甚至是他个人的精神遭遇与爱情的象征。红水河之于他,激发着无限的抒情欲望,“林汉筠凭借操持语言的一种天赋,寄情于红水河。他在精神的落实与漫游之间完成了他对现实生存形而下与形而上层面的双重关注,这样的诗歌写作向度,是底层写作的可贵境界。”

读完《遇见红水河》,东莞本土作家侯平章感受到林汉筠在以诗歌的形式向一个地方致敬,“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诗意起来,这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也需要有胆识的。”侯平章称,东兰是一个在地图上被忽略或者难以找到的一个地方,但林汉筠却花了三年的心血和汗水来为这样一个地方写出100多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这应该是东兰最珍贵的赞歌。

作者简介

林汉筠,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二级,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文艺报》等报刊,并入选多种选本。已出版散文集《百年听风》《大雁高歌》《喊魂》,小说集《侵蚀的天空》,诗集《手捧春天》等。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推介到牙买加、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现为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管理系统升级 东莞出入境船舶手续办理提速获点赞 “明星校长”刑满出狱 曾任江苏启东中学校长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