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开发酒”被曝光后暂停?电商仍有销售(图)

日期:04-23
杏花村汾酒集团贴牌

原标题:汾酒集团:主动调查正进行整改

昨天下午,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开发酒”仍有售。截屏图

昨天下午,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开发酒”仍有售。截屏图

手机中这款售价498元的“开发酒”,成本价才30元。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手机中这款售价498元的“开发酒”,成本价才30元。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近段时间,新京报记者在山西太原、汾阳等地调查发现,汾酒集团出品的产品存在价格、产品信息混乱,“集团开发酒”暗藏私自灌装等现象。根据汾酒集团内部人士介绍,“集团开发酒”是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子公司生产的酒水,它们由各个开发商自行设计包装品名销售,所以也称为“开发酒”。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汾酒厂生产的股份酒,其市场批发和零售差价不大且稳定,而批发价30元一瓶的“开发酒”,对外零售价能达到600元左右。除了价格,记者还注意到很多不同品名的“开发酒”,包装上虽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样,但无法查询具体开发商和酒水生产厂名、厂址等信息,更有一些不良开发商和经销商借此漏洞,用三无散酒灌装冒充汾酒。

昨日,新京报以《汾酒合作销售商私灌散酒高价卖》为题,独家刊发关于汾酒集团品牌乱象的调查报道。当天下午,汾酒集团发布声明称,“将大力进行整治、整改,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山西省汾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对杏花村镇的白酒销售商进行检查。

集团开发酒扰乱市场公司称已展开整改

新京报记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走访了汾酒集团总部以及汾阳市杏花村镇的白酒销售一条街,并找到多名汾酒集团开发酒商家进行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多名商家表示,可以通过投入一定资金的形式,让个人或者一些销售公司成为汾酒集团的开发商。所谓的开发商,实则是商标授权方。

对此,新京报记者在汾酒集团定制产品事业部负责人张玉明(化名)处得到汾酒集团确实存在集团开发酒一说。

“汾酒集团近段时间来一直在压缩开发商的数量,也通过提高门槛来对品控做出监管”。张玉明介绍,“现在汾酒集团开发酒的业务暂停,主要是开发酒市场已经乱套,影响到了集团品牌。”

山西杏花村汾牌系列酒营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田亮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粗算下来,汾酒集团现在拥有估计800款集团开发酒,每箱(6瓶装)价格的批发价不会低于200元。”当记者问及汾酒集团杏花村老酒为何每箱批发价在180元时,田亮回应称,“很大可能是买到了假冒汾酒集团的酒。”

也有多位开发商向记者介绍,开发商在取得汾酒集团的授权后,利用汾酒集团认可的包装灌装非汾酒集团下属子公司的酒水进行造假。

山西汾酒在山西省白酒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但省外市场占有率较低。天眼查数据显示,汾酒集团2015年至2017年公司财报数据分别为43.06%、43.76%和40.28%,整体有下降趋势。为了扩展省外销售,汾酒集团也做过很多尝试,如文化营销、对部分产品实行全控价或半控价模式运作。“也可以在汾酒厂原酒包装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定制,”张玉明称。但从财报数据看,效果并不明显。

报道刊发后,新京报记者联系张玉明,张玉明介绍,汾酒集团对于集团开发酒业务正在进行整顿,目前处于暂停状态。对于报道中涉及的品牌乱象问题,他说,“集团正在对此事召开会议”。

昨日下午,汾酒集团发布声明称,依据集团公司去年10月开始的产品瘦身工作总体安排,针对报道中的内容进行核查。对杏花村镇周边商铺存在的假冒侵权产品问题,请求汾阳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进行查处。集团公司将大力进行整治、整改,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集团开发酒电商平台仍有销售

新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汾酒集团开发酒在其外包装上并未写明开发商的具体信息。在汾酒集团对集团开发酒发放食品安全溯源二维码中加入的酒水检测报告中,一些酒水并未注明产地和批号等信息,也无开发商信息。

北京默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游开贵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汾酒集团开发酒在对其包装进行信息标注的时候,作为生产者之一的开发商,开发商的信息应该注明在包装上被消费者了解。

针对张玉明所说集团开发酒业务暂停一事,昨日下午,新京报记者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发现,标称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白酒依然有售,价格不一。京东一家店铺销售的一款汾酒集团杏花酒,标价279元每箱,一箱12瓶。新京报记者以买酒为由询问商家,被告知该店所售的汾酒均是集团开发酒。当记者问及酒水生产厂家和开发商信息的时候,该商家回应称,“我是经销商,具体情况不清楚。”

天猫商城销售集团开发酒的商家回应也类似。

汾阳市杏花村镇多名汾酒集团开发商和销售汾酒集团开发酒的白酒销售商均表示,目前,集团开发酒仍正常销售。

吕梁市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向记者介绍,目前汾阳市已经组织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部门对杏花村镇的白酒销售商铺进行检查。

汾酒集团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称,“集团内部正在进行整改”。

■观点

谨慎使用贴牌模式

“汾酒集团的开发模式,已成为白酒行业内的普遍现状。”白酒营销专家、山东温和酒业总经理肖竹青表示,目前,汾酒集团的贴牌就很多,整体价格低廉,在一些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以及电视购物里都有集团开发酒的身影。

“消费者感觉不知道汾酒多少钱、汾牌多少钱,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现在不知道这个品牌的价格值多少钱。”肖竹青分析,“这是汾酒集团开发酒在市场中出现的负面影响”。

肖竹青称,“开发、贴牌模式对酒厂贡献很大,放大了品牌的声音,扩大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稀释品牌含金量。”

从汾酒集团到市场,中间的开发商在整个环节中充当中介的作用。“这也是容易出乱子的环节。”肖竹青指出,若想要改善现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砍掉贴牌模式。“泸州老窖把贴牌砍掉之后,‘泸州老窖’这四个字的品牌价值就得到了恢复”。肖竹青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对未来负责,就会珍惜品牌的金字招牌,严控贴牌的发展。

二是加深品牌。他认为,贴牌的方向也不是“一竿子打死”,品牌应该往上走。肖竹青建议企业发展定制酒,不对代理商开放贴牌,而对企业家开放贴牌,可以把喝酒大户培养成卖酒客户。“对渠道谨慎的开放贴牌,对企业家精准发展定制酒,作为企业品牌发展的补充。”

三是转变增长模式。“白酒过去围绕渠道推动,渠道代理商以及贴牌商推动酒厂业绩的增长。”肖竹青认为企业要转变模式,“未来我觉得应该由消费者意见代表驱动增长。”他认为,酒厂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消费者互动推广、消费者意见代表的培育方面,“而不是开发一个贴牌、卖多少货”。

新京报记者游天燚实习生曹梦怡

责任编辑:张申

驻村工作队打通“断头路”解开贫困结 新京报:全方位直播“大衣哥” 也是种自我迷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