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郑渊洁炮轰童书进校 不是文人相轻的八卦

日期:04-21
郑渊洁童书作家学校对等

原标题:郑渊洁炮轰“童书进校”,不是文人相轻的八卦|新京报专栏

教育理念与话语权的不对等,是郑渊洁表态中指向的第三层真问题,这种不对等催生出“出版社+作家+学校”的利益组合也不奇怪。

文|宋金波

据报道,“童话大王”郑渊洁近日就自己2018年未进入“童书作家榜”的回应文章,引发各方关注。回应中,郑渊洁称自己之所以未参评榜单,是因为“中国的童书销售泡沫极大,甚至和不法行为有牵连。”

郑渊洁直言,“有一些童书作者打着讲课的幌子,和书店、学校勾结起来进入学校占用学生上课时间向学生兜售童书”。他还截图证明某作家去年多次进校园推广自己的图书。

▲第13届作家榜“童书作家榜”榜单截图

▲第13届作家榜“童书作家榜”榜单截图

郑渊洁表态的核心,并不只是针对个人。他不是第一次提出类似质疑,也不是只针对某位儿童文学作家提出质疑。早在2016年,郑渊洁在写给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公开信中,就提到有些作家在书商的运作下进校推销的现象,并称,这种现象“近年已有席卷全国的趋势”。

如今,吃瓜群众纷纷关注郑渊洁与他所提到的知名童书作家之间的“私人恩怨”,这很容易把一位严肃作家对一个存在已久真问题的公开质问,庸俗化为个人的情绪之争,甚至当成“文人相轻”的笑柄。

童书市场存在“出版社+作家+学校”营销机制

事实上,郑渊洁这次的表态,真问题不是他与该作家作品水准孰高孰低。两人写作风格与主题差异很大,读者自有取舍。

真问题有三层。第一层是“童书作家进校园兜售作品”的疑似违法现象,而童书市场的泡沫更可以理解为这些现象造成的结果。

早在2010年玉树大地震后,郑渊洁就以有童书作家到小学“推销”作品,“自己不能与之为伍”为由,宣布退出中国作协。之后数年,他多次提到过上述话题。

梳理数年间媒体报道,虽不能尽数还原真相,但大体可以确认,中国童书市场存在一个“出版社+作家+学校”营销机制。在此营销机制下,虽然不能说每次活动都会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作家进校园兜售作品”,但显然,明面或灰色的违规行为一直存在。

童书作者是市场化的,而法律条文要求学校对市场营销保持距离,这本身是矛盾。学校要作者走进校园,需要处理好这种矛盾。

正如此前报道中一些学校辩解的,他们没有“强制要求”学生或家长购买作品。但是,这个辩解因为忽视了一个客观事实显得极为乏力。

而这个客观事实是,在大多数时候,学校在面对未成年学生及家长时具有很难打破的优势,学校根本不需要公开“强制”,只需要“暗示”就可以达到目的。现实地位不对等是郑渊洁表态中指向的第二层真问题,它也符合多数家长在家校关系中的体验。

根本问题在教育理念与话语权不对等

对多数家长来说,较真的成本太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成为前述营销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

这种不对等不仅存在于童书推介(其中是否有让人不安的利益勾连也暂且不提),而且,如果未成年人教育以教育机构为一方,未成年受教育者及其家长为另一方,可以看到,教什么、用什么、前提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双方的话语权也是相当不对等的。包括一些教材课文、选读内容的确定,未成年受教育者的喜好与需求,家长的意见是不那么重要的。

前段时间有位孩子妈妈吐槽某个版本的童话《海的女儿》。尽管我不认可她的看法,但是,我仍然认为,在不明显伤及孩子的前提下,给每位家长更多个人决定的空间,有利于未成年教育的多样参差之态。

什么是好的教育?用郑渊洁的话说:“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孩子,看他适合什么方法。坏的教育是用一个方法教50个孩子。”

教育理念与话语权的不对等,是郑渊洁表态中指向的第三层真问题。这种不对等催生出“出版社+作家+学校”的利益组合也不奇怪。

而到今天,人们仍热衷于“怒怼”“手撕”,却无视郑渊洁指出的问题数年间几乎没有得到严肃回应。所以被郑渊洁直指的该作家回应说,“让大家去判断吧”,我是不大以为然的。虽然很有风度,但诸般问题的根源,不就是“大家的判断”其实并没有真正重要过吗。

□宋金波(媒体人)

延伸阅读郑渊洁炮轰童书作家进校园卖书:压制作家伤害学生郑渊洁炮轰“童书进校”:曹文轩借讲座卖书吃相太难看2018年中国童书作家榜无“童话大王”?郑渊洁回应童书作家榜创始人谈郑渊洁炮轰曹文轩:不评论内幕新京报评郑渊洁斥“童书进校”:应有一道清晰红线捅破行业黑幕?郑渊洁质疑童书名家销量存猫腻视频-郑渊洁炮轰童书作家进校园卖书:压制作家伤害学生出版人士披露校园卖书套路知名作家多次校园售书

疑受不公对待 中国籍学员在美国航校宿舍自杀 这位上海姑娘花38万元 克隆了自己的爱犬(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