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村小学生攀山溜索上学:凌晨4点起床,走8公里山路|视频
云贵两省交界的牛栏江大峡谷谷底,南岸是贵州省威宁县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这里山崖险峻,至今未通公路。
大石头组现有小学生12名,就读于谷顶的花果小学,家与校之间是约8公里的艰险山路,路段整体落差1100多米,每天上下学需耗时近7小时。
凌晨四点多的闹铃
2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一阵闹铃声后,王方贤起身打开手电,推醒弟弟王方云。
家中唯一一盏白炽灯的拉线坏了很久,王方贤将之拧开,而后兑好一盆温水,和弟弟用手捧着水扑了几下脸,擦干,背上书包,用毛巾拧灭发烫的灯泡,掩上门,就着手电的光,在无边黑夜里踏上上学的路。
▲王方贤兑了一盆温水,和弟弟用手捧着水扑了几下脸,就洗漱完成,背上书包准备出门。
大石头组分上下两寨,大家每天在两寨之间的荒田沟谷口集合上学。王家在两个寨子的最边缘,所以要比其他同学早起10分钟。
天未亮,气温5℃,风力3级,提前到达集合点的孩子们大多只穿着毛衣和薄外套,冷得直哆嗦。他们找了一块大石头,蹲在一起避风,直到5点10分人到齐。
▲王方贤兄弟和刘章桥四兄妹蹲在避风的地方,等候上寨的卯会朵三姐弟和刘桂仙三姐妹。
泥石流斜坡、巨石间窄缝、草丛、崖壁,孩子们几乎不停顿地向上往前攀爬。3个多小时的上学路,孩子们会休息几次。
家长最担心碰上雨雪天。雨季有泥石流和飞石,路面泥泞打滑,雪天更甚,放学下山尤其困难。每逢如上情况,都会有家长接送,若是天气太糟,家长就致电学校请假。
跨江溜索上学路
海拉镇政府与家长商量,决定将大石头组的小学生全部转学到具备寄宿条件的海拉镇红辉小学,每周返家1次。
3月24日10点,两辆镇政府安排的老旧越野车已在对岸的溜索桩就位。岸这边的孩子们,也早排着队,准备依次溜索过江。
▲方贤的弟弟跨坐在连接着滑轮的兜套上,准备溜索过江。
大石头组的老人说,溜索历史有200年左右,以前用竹子做篾索,出现过三四起篾索断了摔死人的事故。近20多年才开始使用钢索。
▲百米溜索,从上到下,再拽回吊环,每过一人大概4分钟。
一行人仅是溜索过江,便用时一个多小时。
过半孩子从未乘坐过汽车,上车后很是兴奋。行驶在路上,许多路段是碎石路面,且坡陡弯急,车子异常颠簸,孩子们惊吓得紧紧抱在一起。不多时,就有孩子出现晕车、呕吐反应。
▲王方云兴奋地将上半身探出车窗外。
50公里山路,车子走走停停,历时2个多小时终于抵达海拉镇红辉小学。
令家长忧虑的是,正式转学后,如果没有镇政府安排的专车接送,孩子们将像中学生那样,每周徒步往返40公里上下学。
唯易地搬迁是根治之策
要想彻底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海拉镇党委书记谭绩华认为,唯有易地搬迁是最佳方案。
2017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大石头组作为整体搬迁的自然村,逐步将住户安置至威宁县城。
截至目前,大石头组已从原来的70多户减少到29户。这29户,一部分在等待摇号,预计今年7月进行搬迁;一部分因老人年迈无法走出大山不能搬迁;还有10户基于各种原因,主动放弃搬迁。
▲73岁的卯留玉得了糖尿病,她正在给自己打胰岛素,打针的钱主要是靠卖猪。她老伴不愿意搬迁,“搬出去后,不能养猪了,人老了,又做不了其他事情,就没钱给老伴买药了”。
对于不愿搬迁的住户,镇干部、村干部只有一遍遍开展动员工作,有的面对面做工作不下20次。
有人提议建桥修路,谭绩华回应此举显然不现实,一是大石头组是高危地质灾害区,且土地极为贫乏;二是建桥修路成本极高。
▲大石头组部分村民搬迁到县城的易地搬迁安置点。
有镇干部表示,在搬迁之前,如果能够让花果小学具备全日制寄宿条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即使将来家长依然不愿搬迁,每年往返就是那么几次,可考虑安排车辆接送。
记者陈杰刘旻
责任编辑:闫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