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薅羊毛” 小心你成为那只羊

日期:04-13
羊毛商家优惠

原标题:“薅羊毛”,小心你成为那只羊丨睡前聊一会儿

今天,受党报评论君的邀请,我来和大家聊聊“薅羊毛”。

说起薅羊毛,很多人会想起某年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的白云大妈。事实上,今天许多80、90后为代表的新兴都市人群,同样“勤俭持家”,他们时刻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各类商家的优惠活动,不少人还在网络论坛讨论、社交软件建群,专门分享这些优惠信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调侃,这些年轻人与排队去超市领免费鸡蛋的大妈“没有本质不同”。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优惠甚至免费思维深入人心。如今,为了吸引新客户,商家们总在注册返现、充值返现、免费骑等优惠活动上挖空心思。只要有人紧盯网购平台,善于利用规则,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吃到免费的午饭甚至赚取收入。通过类似活动,用户赚到了实惠,商家和平台则收获了流量和活跃用户,实现了双赢。在这个意义上的“薅羊毛”,更像是一种商业互动。

热衷“薅羊毛”,在经济上图的是能省就省,在心理上,追求的则是贪到便宜的快意。不少人享受“薅羊毛”带来的“小惊喜”,攒下了“小金库”,甚至还能进行更合理的个人理财规划。而与省下的金钱相比,因掌握信息、精于运筹而赢得利润,往往给人以更大的成就感。

然而,羊毛易薅,后遗症却不少。一些人对“薅羊毛”过度沉迷,患上了“羊毛依赖症”。笔者有位朋友热衷在手机上理财,每晚睡前最后一件事和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对比各个网络平台之间的利率差异,把自己的资金搬来挪去。久而久之,难免劳神劳心,甚至焦虑不安。更常见的是,人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没省下几个钱,却因注册太多平台导致信息泄露,每天收到几十条广告短信或十几通推销电话,不堪其扰。甚至有的人还会因此形成不劳而获的错误价值观,习惯于凡事“钻空子”。

小利当甜头,吃亏在后头。“薅羊毛”不慎,还可能被当成“羊”薅了。去年,一些P2P平台推出注册返现金活动,继续充值还能得到年化利率20%以上的高息。不少人明知风险太高,却“揣着明白装糊涂”,企图在风险爆发前“薅羊毛”。这是经济学中“博傻理论”的现实写照。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花更高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但只有等到这些平台相继“跑路”,他们才惊觉,原来自己才是真正的笨蛋。在这个意义上,“薅羊毛”者就得考虑下是否自己才是那只羊。

机器网 www.shi-fen.com

如果再往前一步,“羊毛党”可能也会走上犯罪的边缘。去年底,星巴克推出圣诞节促销活动,注册新用户可免费兑换一杯中杯咖啡。当时,黑灰产业用大量手机号注册,批量领取咖啡兑换券,再以便宜价格进行倾销,给星巴克带来高达一千万元以上的损失。类似事件其他商家也曾遇到过。这也给热衷搞促销活动的商家敲响了警钟——在风险控制、防止技术和运营漏洞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羊毛党”带来的更大危害在于,企业为促销投入的大量资源被“羊毛党”侵占,真实用户享受优惠的机会就会被剥夺,不仅无法真正了解企业及其产品,还可能对企业产生抵触心理,企业的品牌信誉度也会受到影响。企业砸了钱,吸引不到对产品有需求的客户,“羊毛党”洗劫一空后转身就走,用户的留存率也会大打折扣。砸钱买用户,只能换来一时流量的上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才是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对待“薅羊毛”,不盲目跟风追随是理性的态度。毕竟,买的永远不如卖的精。路遇“羊毛”,如果不费事,愉快薅之;如果费事,不妨想想:比尔盖茨2018年每秒赚127美元,100美元钞票掉在地上,他不值得去捡起来。你搭上大把时间和精力,如果只薅着一堆鸡零狗碎的“小羊毛”,真的值得吗?

真可谓:“羊毛”软软惹人薅,省点小钱真美妙。一来二去成习惯,心态失衡免不了。时光流逝难追回,精于算计人浮躁。发财致富走正道,行稳方能长久好。

(文|暨佩娟)

责任编辑:吴金明

人民日报谈996工作制:牺牲健康的成功值不值? 童模月薪3万?人民日报:别让高收入异化童年与亲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