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作996、生病ICU,高薪工作为何总难摆脱加班命运?|见识
最近,在国际性开源社区GitHub上,出现了一个叫“996icu”的新用户,他新建了一个叫“996.ICU”的代码仓库,直指互联网公司盛行的“996”工作制严重违反劳动法。随后,这迅速成为程序员这个职业群体,甚至全国性的话题。
所谓“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时间从早9点到晚9点,中午和晚上休息1小时,每天总计10小时以上,一周上6天班,每周工作时间72个小时。这个工作时长,不管是否有加班工资,都已经违反劳动法了。
这种工作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企业压榨员工,但是,如果说程序员是弱势的,那么,为什么程序员却能拿两三万的高薪呢?实际上,程序员并不是一个弱势群体,而是一个高薪水、高素质、高技能、高关注度、高话语权的群体。他们的维权行动所包含的各种因素、逻辑更加复杂。
在消费市场上,判断企业是否侵犯了消费者利益,有两个重要的方法论:是否有竞争?消费者主权还在不在?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同样的,在加班、工资的问题上,也有两个方法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是否处于竞争状态?求职者能否选择?如果这两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问题也不会太严重。
而且,在这两个前提下,维权肯定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在“企业压榨员工”这类浅显的解释之外,肯定还有深层次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反对“996”,更多的是一种群体的呼吁,却没有成为一种群体中个体的普遍性行为。
理论上,程序员依靠个体的选择,是有能力摆脱996工作制的。比如,在面试的时候问清楚是否要经常性加班;从宣布实施996的公司辞职;还可以选择去一家小一点的公司。这种分散的个体的行为,最终会形成一种群体性趋势,使得公司并不敢随意实施996工作制。
实际上,程序员的高薪就出于这种机制。程序员个体独立、分散的做出选择,以“用脚投票”的方式使得企业开出高薪,最终,塑造出程序员普遍高薪的系统性局面。
为什么分散、独立的个体选择这一机制,能够给程序员带来高薪,但却不能使他们摆脱996呢?
从行业来看,互联网、IT行业,竞争激烈,发展迅速,公司必须全力拼搏;从具体工作性质来说,程序员面对的需求往往很急,还时常有突发事件需要解决,这都会导致经常加班。业务性质使得加班成为公司对员工的“刚需”。
从更大层面看,中国整体收入并不高。经济规律来看,收入不高的时候,人们倾向于更多工作来换取更多的工资。这就使得员工反对加班的动力弱。正如有程序员对记者说:只要钱到位,什么都好说。
实际上,IT行业是近30年来爆发性增长的行业,创业、股权、上市,构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IT公司的人愿意加班,很大程度上是财富效应。创业、期权、奖金、分红,这些都激励着行业内部的从业人员加班。
行业形态对加班的刚需,员工对财富的期望,对加班的弱抵抗,往往会形成一种文化,衍生出来各种不必要的加班。比如,一个部门、一个公司中,有人加班的时候,其他人就被迫跟随性加班。久而久之,互联网企业工作时间长、不固定已经成为默认的共识,最终,公司肆无忌惮的站出来实施996制度,把加班变为一种固化的制度。
但是,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很多情况已经变了。
从大的经济规律看,随着工资水平提高,有了丰厚的收入后,收入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劳动者就会认为休闲比收入增长更重要,宁愿选择增加休闲而减少工作时间。
从时间上看,“996”大约是从2014年开始被较为频繁地提及,到此次爆发为一个热议话题,大约有5年时间。5年前,正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创业、造富神话不断涌现的时候。5年之后,经济上处于新常态,互联网的造富能力不再风光,激励随之降低。钱不到位,加班文化自然持续不下去了。
所以,当“996ICU”行动呼吁、唤醒、影响中国的程序员时,“996”加班制度将会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互联网公司,应该顺应这个大趋势,用更好的劳动保护、福利去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与此同时,互联网、IT行业的特性也需要尊重。比如,你的APP不能用了,你肯定希望程序员连续工作,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引入不定时工作制,也是业态的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实行不定时工作制需要相关监督部门的批准,所以,执法部门也需要尊重市场多样化的业态,做出适当的调整。只有合法清晰的加班,才能使得那些不合法、模糊的加班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以更好地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