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无声广场舞”让人看到文明的柔韧性

日期:03-29
广场舞观音桥中老年人

原标题:“无声广场舞”让人看到文明的柔韧性

这条视频让人看过初觉意外,随后百感交集:在重庆江北观音桥商圈的广场上,一群大妈每天开展广场舞活动,但这里的广场舞却是“静悄悄”的。原来,她们身上都挂着一个接收器,音乐直接传到耳机里。3年多来,这群大妈一直通过这种方式跳广场舞,在观音桥商圈形成了一道特殊而亮丽的风景线。

广场舞没有节奏感强烈的伴奏,这还是广场舞吗?看过重庆这群大妈的“无声广场舞”,多少有点令人忍俊不禁。然而,沉浸在舞蹈和韵律中的大妈们可不这么看。接受采访的一位大妈说,“戴着耳麦来跳广场舞,大家的注意力还要更集中一些。”

观音桥商圈是重庆主要商业中心之一,周边商业设施众多,人流密集。在这里跳广场舞,如果播放高分贝的音乐,不仅会引起围观,还会影响周边秩序和环境。“无声广场舞”既满足了大妈们开展活动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难怪周围的年轻人都竖起大拇指叫好。

中老年人因为跳广场舞与周边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发生冲突,几乎成了一个观察社会矛盾的通用切入口。这里面当然隐含着许多问题:公共运动场所匮乏,中老年人不得不与年轻人争地盘;中老年人健身方式单一,广场舞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社会上弥漫着一股“厌老”情绪,不理解中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但是,矛盾真有那么深,积怨真有那么大吗?谁家都有老人,每个人终将老去。中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对老年人合理需求的满足,也将照拂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未来。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

为什么老年人的话题常常动辄得咎,而年轻人的行为仿佛天然正义?这是因为,社会对老龄化的趋势依然“慢半拍”,公共设施和服务是优先为年轻人设计的。前些年,河南洛阳王城公园老年人为了在篮球场跳广场舞,而与年轻人发生冲突的新闻,很多人印象颇深。照理说,篮球场的专业功能应该优先考虑,但是,如果粗暴地驱逐跳广场舞的老人,他们又要到何处满足自己的健身需求?

很多人痛恨“为老不尊”,确实有不少老年人的行为,对不起自己的身份——逼年轻人在公交车上让座,在与年轻人发生矛盾时耍横撒泼。然而,同样有一些“为老不尊”,源于老年人对处境的无奈与不满。而且,老人与年轻人的冲突,本质上是资源分配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解决,没必要上纲上线,把矛盾归结于两代人的积怨。

戴着无线耳机跳广场舞,说实在的,感觉未必有使用大喇嘛、把音量调到最大来得爽。不过,大妈们愿意牺牲体验,来换取社会的理解与接纳。通过这种将心比心的信任和宽容,实现了有效的资源协调和分配。相反,如果一点便宜都不肯放,一点麻烦都不愿意承担,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倚老卖老”。社会对老人的善意,来源于老人的谦卑与节制。

在采访中,广场舞大妈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在她们眼中,这些无线耳麦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由观音桥商圈为她们配备。由于中老年人消费观念、消费能力与主流大众不同,在必要的时候,社会和负有管理职责的机构不妨支持一把。尽管为广场舞大妈配备无线耳麦并不是商圈管理部门的义务,但是,这种类似公益的付出,恰恰以小成本呵护了文明,解决了困扰很多地方的广场舞噪音治理问题。

很多时候,社会治理难题与其“硬刚”,不如以柔性的姿态解决。拿着所谓的原则和规定,不依不饶地驱逐中老年人,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而且还会在“猫捉老鼠”的反反复复中消耗大量管理成本。主动为中老年人跳广场舞创造条件,同时想方设法削弱对环境的影响,不失为明智的管理思路。

“无声广场舞”让人感动,更让人敬佩。在这群广场舞大妈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紧张与对立,不是戾气与乖张,而是可贵的包容与谅解。“无声广场舞”的治理思路还给我们可贵的启示:只有管理者主动牵线搭桥,提供更多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刻板地遵循教条,才能创造更美好的代际关系。

责任编辑:闫宏亮

北京今日气温依然偏低 午后风寒效应较明显 亚洲女性爱闻白人男子脏衣服?这条德国广告被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