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烈士徐茂连“回家”的17000天
徐茂连,生于1948年,山东日照人,原铁道兵第7师34团9连战士。1968年,中共中央决定修建一条连接中国中西部的钢铁大动脉——襄渝铁路,遵循靠山、隐蔽和分散的战备原则,这条铁路线也成为当时中国地图上不做标记的秘密国防铁路线。在央视《国家记忆》节目中,原铁道兵第7师政治部科长石大华曾说,修建襄渝铁路牺牲了很多干部战士,“说一公里牺牲一个不夸张”。徐茂连,就是牺牲战士中的一个。
1970年,时年22岁的徐茂连在四川渠县境内参与修建襄渝铁路,在执行一次“排哑炮”任务时,因炸药突然爆炸不幸牺牲。受当时条件限制,年轻的徐茂连被战友就近埋葬在铁路线附近山坡上。后来,他被民政部评定为“革命烈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岁月流逝近半个世纪,战友当年为徐茂连立下的那块木头墓碑,如今已不知所踪,但他并没有被遗忘。
2019年3月18日,清明节到来前夕,经过父母、兄弟、侄儿三代人数十年的接力寻找,在渠县当地热心人士及相关部门帮助下,烈士徐茂连的遗骸终于被山东家人找到并接回山东老家安葬。此时,他的父亲已去世20年,母亲也在9年前离开。二老离世前曾留下遗言:一定要找到“老二”徐茂连。
如今,忠魂归故土,他终于可以常“伴”父母身边了……
▲牺牲的徐茂连(受访者供图)
[1]
每年祭奠牺牲的二伯
只能在家的西南方画个圈
最近几年,寻找二伯徐茂连的重任,落在了徐延东、徐延安、徐延军这一代人身上。
徐延东今年38岁,他从未见过二伯徐茂连,家里也没有二伯的照片,除了一纸和他年龄差不多大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上面简要概括了“二伯”的生平:徐茂连,出生于1948年,籍贯日照县大坡公社,5834部队二中队战士,1969年参加革命,1970年4月在四川渠县的革命斗争中牺牲。
当年,徐茂连牺牲的消息传回山东老家,已是两三个月后。徐延东听爷爷生前讲过,家人是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听到这个噩耗的。送信人告诉家人,徐茂连在四川渠县修建铁路时,在一次执行“排哑炮”的任务中,遇到炸药突然爆炸……
徐茂连牺牲后,受当时条件所限,被战友就近安葬,但坟茔的位置,家里人一直不知道。
英雄们为国捐躯时,抱的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迈,而家人们更希望他们叶落归根,魂归故土,这也是徐家人的愿望。徐延东说,二伯去世后,村里每年春节都会对烈士的家属进行慰问,每到这个时候,爷爷奶奶的心里就特别难受。
“当年二伯牺牲的时候,各方面条件有限,交通不便,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爷爷也想去找,但是没有能力,这个事情就放下来了,后来想找,但一直没有消息。”徐延东说,两位老人离世前曾给后人留下遗言:一定要找到“老二”徐茂连。继爷爷奶奶之后,徐延东的叔伯和父亲接过寻亲重任,仍然无果。
当年,徐茂连参军时尚未婚配,无子无女。按照徐延东老家的习俗,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和年尾,家人都会祭奠逝去的亲人,但每年祭奠牺牲的二伯,家人只能在西南方向画一个不完全封闭的圈进行祭拜,因为二伯牺牲的地方,就在西南方。
“只有我们这代人去找了,如果我们还找不到,下一代人找到的机会就更加渺茫了,他们可能会逐渐忘掉,家族里还有这么一名烈士。”作为寻亲的第三代人,这一次,徐延东将寻亲途径转向了网络,希望借助网络力量,找到49年前牺牲在四川渠县的“二伯”徐茂连。
▲徐茂连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受访者图)
[2]
渠县交警相助寻亲:
烈士和他父亲曾待过同一部队
根据二伯“革命烈士证明书”上的信息,徐延东在网上查到,二伯生前的部队系原铁道兵第7师34团。
此前,徐延东曾联系四川达州及渠县当地民政部门,但得到反馈的消息是,几处集中埋葬铁道兵烈士的烈士陵园里,均没关于徐茂连烈士墓地的信息。红星新闻记者曾联系达州市和渠县当地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当年很多修建襄渝铁路牺牲的铁道兵,都是就地安葬,有些铁道兵埋葬的具体位置信息,民政部门也掌握得不全面。
“我们家人希望找到二伯,并将他的墓地迁回故乡,一是了却爷爷奶奶的心愿,也为以后祭奠方便,慰祭烈士在天之灵。”随后,徐延东联系了渠县当地一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条特殊的寻亲信息。
寻亲信息,迅速在渠县当地的微信朋友圈传开。2月26日,在渠县交警队上班的施咣兵中午休息时,在微信上看到了这则消息。
今年58岁的施咣兵当过兵,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名叫徐茂连的烈士,牺牲时所在的部队,竟然就是先父生前曾待过的部队。施咣兵的父亲已去世多年,他清楚记得,父亲1955年曾在原铁道兵第7师34团待过1年左右。
帮忙寻找的渠县交警施咣兵
“当时心里还是有很大的触动,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他(徐茂连)的亲人一直在寻找他。”施咣兵将寻亲消息一口气转发了20多个微信群,大部分微信群里的成员都是“铁二代”(铁道兵的后人),随后,他又将消息发到了朋友圈。
好消息,在2月26日晚上传来。
当晚,和施咣兵早年同在一个部队当兵的战友刘义建发来微信消息:“我好像有点印象,这个人可能就埋在(渠县)火车站附近”。
刘义建是渠县天星镇天星村人,襄渝铁路横穿村庄。他记得,在1970年,有一名修建襄渝铁路的铁道兵战士在“排哑炮”时牺牲,墓地就在村里靠近铁路的一处山坡上,巧合的是,这名烈士刚好就叫徐茂连。
施咣兵赶紧拨通徐延东的电话,徐延东确认,二伯徐茂连当年确实是在执行“排哑炮”任务时牺牲。
寻亲,终于有了眉目。接下来,就是对搜集到的各方信息进行佐证。
▲郑安明(左)和刘义建(右)说,这里就是徐茂连烈士当年牺牲的地方。当年的简易便道现在已变成水泥公路。
[3]
“排哑炮”时牺牲
鲜有人知道这里埋着一名烈士
两天后,2月28日下午,施咣兵下班后便接上刘义建一路前往天星村,寻找疑似徐茂连烈士的墓地。在村口,两人刚好遇到了村民郑安明,徐茂连烈士的墓地,就在距郑安明家四五百米的山坡上。
现年64岁的郑安明对徐茂连牺牲这件事的印象比较深。1970年,郑安明还在上初中,襄渝线铁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原铁道兵第7师34团10连的营地,就在他家房屋旁边的空地上,“我还记得那个连长好像是姓刘。”
有战士牺牲的消息是在一个中午传开的。郑安明去部队营地,看到“刘连长”忙前忙后,他听到站岗的士兵说,当天上午,一名战士在“排哑炮”时牺牲了。
郑安明听说,“哑炮”爆炸的地方,就在如今靠近襄渝铁路“蓝家河铁路桥”的村道上,距“蓝家河铁路桥”桥头不足百米。当年,“蓝家河铁路桥”尚未开建,因桥梁跨度大,所需建材物资多,为便于运送物资,修桥前必须先建一条便道通向坝底,规划的路线沿途全是石头,必须通过装炸药炸毁拦路的石头。期间,有装好的炸药未爆炸成为“哑炮”,徐茂连前去排查时,不料“哑炮”突然爆炸……
67岁的村民黄昌琼对这件事也有印象,她当年作为工人参与了渠县火车站附近的铁路修建,她听人说过,有一名来自山东的年轻战士在“蓝家河铁路桥”附近“排哑炮”时牺牲,但牺牲的战士并非驻扎在村里的10连的战士,而是一名从9连被临时调配过来的战士。这个细节,刚好跟徐延东从二伯生前战友那里得到的消息相符。
▲郑安明说,这就是当年修建的蓝家河铁路桥
刘义建(左)和郑安明(右)站在已经废弃的蓝家河铁路桥上
“部队管理很严格,我们也打听不到其他消息,只知道有人牺牲了。几天后,我们就发现附近的山坡上垒了一座新坟,当时就想应该是那个牺牲的战士。”刘义建和郑安明后来经常到那片山坡上割草、放牛,两人都记得,当时墓前有一块木头制作的墓碑,上面写有“徐茂连”字样。郑安明当时还不认识“茂”字,但他记住了这个字的形体。
年长日久,当年那块木头制成的墓碑,如今早已不知所踪。刘义建说:“因为没有墓碑,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埋的是一名修铁路牺牲的烈士。”
之后几天,施咣兵和刘义建、郑安明又多次去过墓地,并从不同角度对墓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拍下照片和视频,传给徐延东。徐延东再将这些照片传给堂哥徐延军(三伯的儿子),后者拿着这些图片,去找二伯生前的战友李绪移(音)和辛崇权求证。当年,正是李绪移亲手埋葬的徐茂连。
在李绪移的记忆里,当年徐茂连牺牲的地方就叫“蓝家河大桥”,但这个地名在地图上查不到。“他们(李绪移、辛崇权)看了这些照片,说应该就是那个地方。”徐延军说,当年部队撤离时,战友们还曾去墓地看过二伯,因此对附近的地形地貌依稀有些印象。
施咣兵和渠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陪徐延东等人到徐茂连的墓地(受访者图)
[4]
“秘密国防铁路线”上的牺牲者
他只是其中一个
3月下旬的一天,红星新闻记者重返当年修建的襄渝铁路“蓝家河铁路桥”,这段铁路桥在10年前已经废弃,旁边是2009年正式通车的襄渝铁路复线。渠县火车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襄渝铁路复线修通后,先前部分老襄渝铁路被改道,其中就包括“蓝家河大桥”。
一群学生模样的孩子将自行车停放在桥下,然后上到废弃的桥梁上,俯视远方。距桥一两百米远的地方,就是多方指认的徐茂连烈士长眠的墓地。郑安明说,墓地一侧的悬崖下,就是徐茂连牺牲的地方,当年运送物资修建的便道,现在已被硬化成水泥路,成为进村的通道之一。
关于修建襄渝铁路,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曾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讲述了当年修建这条铁路的时代背景和个中艰辛。20世纪60年代,中国周边国际形势陡然紧张,中共中央决定建设战略大后方,做出了工业以国防布局,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决定把重要的军工企业迁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这些地区山高路险,易于隐蔽,加强三线的经济建设,才能为将来的战争提供充足的战备物资。
为便于运输物资,在成昆铁路之后,1968年,中央决定修建一条连接我国中西部的钢铁大动脉,也就是从湖北襄樊至重庆的襄渝铁路,遵循靠山、隐蔽和分散的战备原则,这条铁路线成为当时中国地图上不做标记的秘密国防铁路线。
当年,郑安明和刘义建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战士们穿着军装,扛着钢钎、大锤修路的场景。也不只是部队,还有来自各地的民兵以及当地村民,“当时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我们不读书的时候也常去帮忙”。
红星新闻记者在《渠县志》中也找到一些关于修建襄渝铁路的记录:1968年,襄渝铁路渠县段动工修筑。铁道兵5834(注:原铁道兵第7师34团)、5835部队和渠县、涪陵、南充民兵参加施工,其中渠县民兵5000人,耗工日4562500个,1971年竣工、铁道兵新建铁路管理处逐段试行通车,襄渝线经渠县三汇、土溪、临巴、城郊、琅琊等区所辖14个乡、长63公里,200米以上桥梁14座。
襄渝铁路,从湖北襄樊开始一直到达重庆,全程800多公里,这中间有隧道400多个,桥梁有700多个,其中,有一半的线路都是隧道和桥梁直接连成的,修建这条铁路的难度可想而知。襄渝铁路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中段为秦巴山区,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沿线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悬崖峭壁,地质复杂,修建的工程任务十分艰难。
在《国家记忆》节目中,原铁道兵第7师政治部科长石大华说,修建襄渝铁路牺牲了很多干部战士,“说一公里牺牲一个不夸张,而且还多”。
徐茂连的墓地就在这里,众人前来接他回家
[5]
离家49年,17000天
烈士终于魂归故土
为了找回牺牲的二伯徐茂连,这些年,徐延东和家人陆续找到了几位二伯生前的战友,他们都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与徐茂连当年同在一个连队的战友辛崇权回忆,徐茂连在最后一次执行“排哑炮”任务时,是和两名战友一同前往,徐茂连走在最前面,没想到“哑炮”突然爆炸,徐茂连腹部重伤,另外两名战友受了皮外伤。李绪移说,徐茂连当年在打炮眼安装炸药的时候,可以一口气抡大锤一百下不停歇,是个做事积极且认真的小伙子。
“我二伯共有八个兄弟姐妹,听我爷爷奶奶和长辈们说,他(二伯)生前做什么事情都很积极,当年还是村里打铁的技术骨干,决定参军也是他的一腔热血。”徐延东说,对二伯的印象,都是来自家里长辈以及二伯生前战友们的讲述。
清明节到来前夕,“二伯”的墓地终于快要找到了,他们就要去接二伯“回家”了。2019年3月13日,徐延东和堂哥徐延军以及两位叔伯,带上由老家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出具的介绍信,赶到四川渠县。3月15日一早,在渠县当地民政局的帮助下,多方指认的徐茂连烈士的坟茔被慢慢打开。
“当时还是怕出错。”徐延东说,因为根据当年亲手埋葬二伯的李绪移提供的信息,二伯的棺木上涂有沥青,棺木下葬后,上面堆砌有石头,还浇灌有水泥,但这些细节,当地村民是不知道的。
棺木上的沥青,最终让徐延东和家人确定,这就是二伯的墓地(受访者图)
谜底,伴随着掀开的泥土被慢慢揭开。
当天上午,在去除坟茔外围的泥土后,现场施工的村民发现,泥土下面果然有浇灌的水泥,很坚硬,不得不借用钢钎才能打开,拨开水泥层,棺木露了出来。现场全程见证的施咣兵说,虽然棺木已腐烂,但能清楚看到棺木上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当时用打火机点燃这层黑色物质,仍能闻出那是沥青的味道。
最重要的细节终于得到佐证,徐延东现在可以确定了,这里就是“二伯”徐茂连的墓地,与山东老家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的距离,1600公里。
2019年3月18日,徐延东和家人带着二伯徐茂连的遗骸回到山东老家,并将他安葬在爷爷奶奶的墓地附近,终于完成了两位老人临终前的遗愿。
徐延东说,因为二伯没有结婚,按当地风俗,只有直系后人才能将名字罗列到逝者的墓碑上。他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最后让留在老家为二伯修建墓地的堂哥徐延安(大伯的儿子)找人制作墓碑,刻上了“徐茂连烈士之墓”。
墓志铭上这样写道:徐茂连,男,生于1948年12月,日照县大坡公社费家官庄人,1969年参加革命,5834部队战士,共青团员,1970年4月在四川省渠县牺牲,2019年3月从渠县迁此重建。
49年,17000余天,烈士徐茂连,“回家”了。
魂归故里,徐茂连烈士在山东老家的墓地(受访者图)
红星新闻记者 王超 张杨 摄影报道(部分图片系受访者提供)
来源:红星新闻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