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都市养蚕的焦虑,映射出现代化的苦恼
每年,一到三、四月份,杭州一群小学生就开始养蚕。这其中有乐趣,也有烦恼,对家长来说,为了找到合适的桑叶,也是一言难尽。近日,杭州一位家长向媒体报料:“在盒马鲜生上看到一款预售产品——新鲜桑叶,20克售价9.9元,一斤桑叶卖250元!据我知道,一条蚕宝宝一生要吃一斤左右的桑叶,按照这样计算,养十条蚕宝宝光桑叶就需要2500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十条蚕宝宝,全生命周期养下来,光是桑叶就需要花掉2500元。杭州有需求的三年级学生每年大概3万余人,这么算下来,光桑叶就需要花费七千多万。这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有庞大的市场规模、有基本固定的需求时间和消费群,但供给却严重不足。说不足似乎也不太妥当,毕竟,每年那么多小学生还是把蚕养了出来。当然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肯定也是花费了不少力气。所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更大的问题其实在于,如何让供给与需求实现更好地对接,尤其是如何让供给市场实现更充分的竞争,因为,一斤桑叶卖250块钱,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负担。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是这样,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反映出的,其实是快速的城市化,越来越便利的城市生活,让现代人越来越没有机会去深入地接触和观察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即使是去野外旅游、探险,即使是有机会偶然回到乡下,全周期地观察某种生命的成长过程,也已经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更多的情况下,大多数知道的获取,不再是通过实践和近距离的观察,而是通过书本,通过课堂教学,或者通过电视、网络等电子设备。
从效率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进步。因为,获取知识的过程大大缩短,对事物的了解程度大大加深。但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人与自然界之间则是距离越来越大,越来越陌生,人们越来越脱离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如果有机会,无论是回到自然环境之中,还是在家里的某个小盒子里,近距离观察一个生命的成长和变化,终归不会是一件坏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设养蚕宝宝这样的课程确实是件好事。
当然了,也希望有更多的商家加入进来,让桑叶更容易买到,也把桑叶的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孩子更方便地享受这个过程。
文/张楠之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