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的“翻译人生”

日期:03-14
翻译人生老人翻译

新街坊老街坊

一瓶水、一把伞、一张广告牌和十本左右的书,今年84岁的林宝山每天往背包里放进这几样东西,不需拐杖,只斜挎着这么一个鼓鼓的、有些老旧的包便出门了。他像往常一样,走到地铁站出口楼梯的拐角处,拿出自己和儿子一起翻译出版的英文小说签售。

退休后的林老喜欢翻译出版书籍,至今,他已经翻译出版了三本小说。小说出版以后,他会在地铁口售卖自己的作品,只是希望它们能够被更多人知晓,而不是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除了出书、卖书,他还喜欢一个人到处去旅行,说走就走,想停就停。

这位积极向上的老人,活出了自我,活出了自在,年龄对他来说仿佛只是一个纯粹的数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传凌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琬茜

每天在地铁口签售喜欢与读者微信互动

2月底的一天,晚上7时,地铁东晓南站熙熙攘攘。林宝山老先生就站在C2出口楼梯的拐角处,身旁的地面立着一本书和一张过塑的牌子。若有人放缓急匆匆的脚步俯身瞧上两眼,老人便像启动了开关一样:“您要看书吗?”

“这是您自己翻译的?”一位驻足的女生翻着书页,露出惊讶的表情。

穿着深灰色外套的老人露出微笑,双目闪光地介绍起他与儿子翻译出版的这本匈牙利小说。让路人更加难以置信的是,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家,今年已是84岁高龄。

几个月来,林宝山每天几乎雷打不动地“钉”在地铁口卖书。到了地铁口楼梯的拐角,把背包挪到角落,然后靠着墙立起一本书和介绍书的牌子。老人家说,这样就不会妨碍过路的人。“也不能坐下来,坐下来会占地方,不方便别人走路。”他每天这一待,一般都会待到晚上11点多,地铁即将停运的时候,再搭乘地铁末班车回家。

林宝山不会固定在一个地铁站签售自己的作品。有的读者是在东山口与老先生相识,有的是在杨箕站,还有的是在京溪南方医院站……

书卖久了,他还自己摸索出一些“规律”:“胖的人、高高的人,一般不买,因为他们要费劲弯下腰来看……穿黑色衣服的很少买,穿浅色衣服的,可能会买。你说有不有趣?”林宝山会给每位买书的过路人签名,他会在扉页上当场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时,他甚至还会从包里摸出手机,欢迎读者加他的微信进行交流。

添加了微信的读者,有的在半夜跟老人家分享书中哪些地方令他们备受感动;有的赠给老人自己喜欢的书;有的向老人提议办个读者见面会,老人则在微信上表示,他年事已高,又不善言辞,不便“折腾”;有的读者读完书后,给林宝山发来了自己录的第一章的音频,然后接着第二章、第三章……这是他喜欢的与读者的互动方式。

翻译小说只因读书时这些作品打动了他

让人很难想到的是,已经翻译出版三本小说的林宝山,并非文学翻译出身,他的英文功底是工作之后才慢慢打下的。

1958年,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后,林宝山在湛江一家医院担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后被调至广州任《广东医学》杂志和《实用医学杂志》主编等职。工作不久他就买了一本英语词典和一本语法书,闲余时间便像打开一个涡轮一般,开始汲取英语知识。“读书时学的外语是俄语,所以英语都是自学的。怎么学?勤奋点,单词一个个地抄。”

为何退休后做起了自由翻译?林宝山说,自己翻译这些小说,不为别的,仅仅是因为日常读书时,这些作品打动了他。

翻译第一本书的念头是在病房萌生的。当时妻子生病住院,妻子睡觉的时候,他就在一旁读英文杂志上的小说。书中涉及19个国家、36个故事,读着很是喜欢,他就拿起笔,一个字一个字翻译下来。

“我这本最新的(译作)是在电脑上打出来的。”林宝山语气里透露出一股自豪感。这本最新译作,是将英文版的匈牙利小说翻译成中文。回忆起在悉尼图书馆读到的这本小说,老人觉得,书中那种对生命满怀希望的精神,唤起了他对曾经医治过的一位已逝病人的回忆。

林宝山与这位病人的通信长达十年之久。这位病人去世后,她的先生还将她临终前留下的一张写有“告诉宝山,说我为他祝福”的遗言,挂号寄给了他收藏。

他在书的后记中写道:“同样是因为书信激起的感情,虽然性质不同,书中主人公收获的是爱情,而我的经历是收获友情。”同是人世间值得珍惜的美好感情,林宝山读完英译本,引起了内心的共鸣。

读者有琴把她与林老第二次在地铁偶遇的经历发上了微博。时隔五年有余,在不同的地铁口偶遇,有琴在微博中写道:“(老人家)人苍老了很多,眼神也没有那么灵动了,但靠前搭话,谈到他新翻译的这本匈牙利小说,他又立刻滔滔不绝起来。”这条微博吸引了不少网友。有人转发说,“充满动力的生活真好”;也有网友感叹“精神世界的富足真纯粹”。

林老坦言,当书卖到剩下一两百本时,就把这些书送给图书馆。

白云4镇下月起停办婚姻登记 43万元租公寓29年到底谁才是“房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