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的裁员“坏消息” 这家互联网公司最坦率

日期:02-23
裁员富士康美团

原标题:大企业的“坏消息”:裁员、踩雷、资金荒……

华夏时报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新年过后,各大企业春季人才招聘计划爽约,对于资本驱动下飞速发展起来的很多巨头大公司来说,经营的困境和业务的调整,使得他们不得不纷纷做出裁员的决定。

看起来,那些更具抗寒能力的大企业也难逃这个资本寒冬。

滴滴、美团、网易严选……近日,曾经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的互联网企业们相继传出裁员消息。而从裁员、缩招再到业务合并、组织架构调整,事实上,自2018年下半年起整个互联网行业就已感受到刻骨寒意。

但当寒意侵袭互联网行业时,“西伯利亚寒流”早已刮过P2P、实体经济、共享经济等诸多领域。随着经济下行风险的加大,躁动的资本逐步恢复理性,期望依靠融资攻城略地烧出前景的企业无疑将备受煎熬。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外部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用工合规成本加大的背景下,目前不少互联网企业都遇到业绩增长乏力、用人成本大大增加等经营困境。因此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采取了“减员增效”的办法进行考核,缩减成本。

裁员收缩

春天临近,但互联网公司的冬天还在继续。

2月15日,滴滴CEO程维在月度全员会上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会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并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而滴滴的估值曾高达4000亿元。

相对滴滴对过冬的坦率,其它互联网公司则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

2月20日有消息称,为了提高DAU(日活跃用户量),所有美团的产品将被整合进一个APP中,其中包括大众点评关键的数据输入、关系链输入和流量输入等。消息称其背后的压力是投资人要求DAU达到6000万。美团随后回应称,大众点评会一直是个独立APP,不存在合并进美团APP的可能性。

刚在港股上市5个月的美团点评(3690.HK)在去年12月还曾被爆出“应届生三分钟被裁”的传闻。美团方面随后回应称,网传大规模裁员为不实消息,此次是正常业务调整,受影响员工不足员工总数的0.5%。目前美团点评的港股市值近2800亿港元。

业务调整或者人员优化是这场裁员大潮中最为主流的用辞。

近期,网易旗下电商网易严选的员工爆料称,网易严选在除夕前通知裁员,“年后还会裁30%,预计从1400人裁到900人,程序员400个人要优化一半”。但网易严选相关负责人随后在脉脉上回应称之为不实消息。该人士还称,网易严选团队从未停止过引入行业人才,也在持续深入调整优化团队。

而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进入2018年秋冬之后,阿里、百度、京东、华为等许多大公司都先后传出过缩招、优化员工等传闻。尽管当事企业纷纷站出来辟谣,但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减少51%,电子商务行业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57%,从前火热的网络游戏行业也减少了48%。

裁员背后

裁员收缩是目前看起来最有效的“止损”方式。

烧钱换规模、规模换融资,一度曾是互联网行业最令人羡慕的商业模式。获得“慷慨”投资的互联网企业们大举扩张,曾经试图将触角伸及自己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各个领域。例如滴滴做起了外卖,美团则收购了摩拜,做起了打车和生鲜。但公司曾经的巨大开支现在已难以为继。一方面这些新业务的试水增加了企业的亏损,另一方面依靠大规模融资的独角兽们其主营业务出现增长放缓。

此前有消息称,滴滴内部流传出来的财务数据显示,其全年亏损金额高达109亿元人民币。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5月滴滴已经完成了从天使轮到H轮的10次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为209亿美元。

去年11月22日,美团点评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宣布当期其191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同比增长97.2%,但经调整后24.64亿元人民币的亏损净额同比扩大157.92%。美团点评的CFO陈少晖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也承认外卖订单增速减缓。

网易财报也显示,2018年前三个季度其电商营收分别约为37.32亿元、43.66亿元、44.59亿元,增速明显放缓。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从狂热趋于理性。

站在风口的独角兽们,估值曾经被一级资本市场推得过高。但在去杠杆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上的“热钱”已大为减少。事实上,独角兽曾经的“金主”们自身也已陷入困境。2月19日,易到的大股东韬蕴资本宣布除必要岗位人员继续到岗上班外,其余员工暂做在家办公安排。在此期间,“暂停绩效工资发放,只做基本生活保障”。

韬蕴资本还表示因接手易到耗费大量精力与资金,对公司整体资金与其他业务开展造成不小的冲击。此外,因市场环境不利,导致新一笔融资短期内难以到位,因此在“财务上面临巨大的困难”。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易到原定于2月22日的司机端提现已再度延期。

一级资本市场输血无望,2018年众多新经济公司选择不惜“流血”扎堆在港股和美股上市。这也常被外界拿来与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夕的IPO大潮做对比。但频频开盘便遭遇破发则显示出,二级资本市场也并不买账。

努力活下来

冬天不只盘亘在互联网企业的头顶。

从去年P2P平台的裁员大潮、不断踩雷,到区块链经济泡沫破裂,再到实体企业在传统旺季却订单减少、提前放假,经济下行的严峻环境中,企业的生存面临考验。

轰轰烈烈上马碳纤维项目的ST康得新(002450.SZ),因为15亿超短期债券违约踩爆了2019年资本市场的第一颗雷。这个曾经的白马股除了被ST外,还让人关注的是账面上的150亿资金都去了哪儿?

去年11月,还曾有消息称为应对明年全球严峻的市场情况,富士康拟砍掉200亿元人民币的开支,其中iPhone组装事业规划削减费用60亿元。消息还称,富士康计划裁掉10%的非技术员工,约为10万人。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随后对此予以否认。富士康方面此前发给《华夏时报》记者的声明显示,“费用缩减主要针对集团经营绩效未达标单位及获利表现不如预期的对外投资,并涉及如行政、事务、物流等周边费用,但不包括集团研发及新产品开发经费。”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1月富士康宣布其2019年一季度集团在大陆部分厂区仍有逾5万人力招募需求。但2019年1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较上月微升0.1%至49.5%,连续第二个月位于荣枯线的下方。

宋清辉对本报记者表示,年前传来的富士康等实体企业提前放假、裁员等消息,是企业关闭、裁员潮的一个缩影,可以作为实体经济景气度不够高的一个表征来看。“两波裁员潮中企业遭遇的问题基本相同,活下来是所有企业今年的主题。”

责任编辑:张玉

"超级红娘"65年助1950对男女脱单 网友:奶奶救我 一周时间内夫妻双双查出同种癌 小心被它坑了全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