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光影定格 留住广州记忆

日期:02-20
茶座黄亦民拍摄

1968年学生宣传队的青涩岁月、1987年笙歌鼎沸的音乐茶座、1993年首批外资餐饮企业在穗开张大吉……一张张照片定格了过去50年的广州时光,里面记录着广州城的发展点滴,也承载了普通人的悲欢喜乐。

这些珍贵“瞬间”由广州纪实摄影家黄亦民拍摄。从1968年到2018年,黄亦民将数十年时光定格为大量纪实摄影作品,摄影展览的足迹遍及中国各地。

“回看旧照片,并非固守过去,是要憧憬未来。当把这些过去的瞬间一个个串联起来,它就成为了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城市的故事。”黄亦民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叶碧君、李波、罗知锋

借相机记录校园生活成珍贵影像

登峰街文化活动中心内,《瞬间黄亦民纪实摄影广州五十年》摄影展带来一张张摄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早期的照片,它们无声诉说着一段段或波澜壮阔、或充满历史印记的往事,让人勾起无限遐想。拍摄者黄亦民是一位68岁的老广州人,他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与纪实摄影半个世纪以来的情缘。

上世纪50年代,广州人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到影楼拍摄全家福,黄亦民一家也不例外。但相比于小小的黑白照片,他对影楼里笨重的老式摄影机更感兴趣,时常好奇当中的成像原理,摄影梦也由此在心中萌芽。中学期间,他加入学校宣传队,经常目睹同学在操场排练文艺节目,每到音乐激昂之处,队伍便摆出威风凛凛的造型,“左手臂高举,右手握拳自然下垂,昂首挺胸,双目炯炯向前看。”黄亦民回忆,对于这些有趣的生活画面,当时的他想方设法记录下来,没有相机,就向同学借;没有胶卷,就尽量省下零花钱去买;影楼冲晒收费贵,就缠着喜欢摄影的大哥学习冲晒技巧。

“冲晒照片要在黑暗环境下进行,我只能催促家人早点洗澡、早点睡觉,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关闭厕所小灯,遮蔽好窗户,厕所就变成了‘黑房’。”黄亦民说,当时尽管一直乐此不疲拍摄校园人文题材等生活现实的照片,但没有意识到这种摄影手法的价值,“误打误撞就爱上了纪实摄影,而当时拍摄的校园生活也成为记录20世纪60年代广州社会的珍贵影像。”

做新闻记者见证广州无数历史性时刻

随着年岁的增长,黄亦民对纪实摄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纪实摄影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而我生活的广州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吐故纳新是必然趋势。我可以选择用纪实摄影的方式,力所能及把历史影像留存下来。”

这种信念,支撑着黄亦民在工作之余拿起胶卷相机,穿街走巷地拍摄广府文化、市井风情和城市建设,后来他成为一名新闻采编人员。

1986年起,亲临新闻现场的黄亦民用相机记录广州的城市变化和人文风情,实现了他所说的“摄影即工作,工作即生活”的理想。在他积累的大量纪实摄影作品中,有的反映了辉煌卓著的时代足迹,有的见证了开创先河的重要时刻。

20世纪80年代,表演华语流行歌舞的音乐茶座风靡全广州,高朋满座的广州夜生活也是黄亦民的拍摄主题之一。例如拍摄于1987年广州宾馆得云宫乐队歌舞表演的一系列照片,讲述当时火热的音乐茶座盛况。“街坊很享受在绕梁不绝的歌舞表演中度过深夜时光。”在他看来,相比起其他国内城市,音乐茶座可谓是广州独有的平民化消遣娱乐方式,丰富着市民生活的同时,更推动本土音乐人和原创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友谊沙龙卡拉OK服务员首次采用单膝跪地方式送餐、广百销售员采取下蹲式服务;21世纪以来,东濠涌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珠江新城-杨箕片区焕然一新……一幕幕日常场景都是黄亦民镜头对准的拍摄“对象”。在他看来,正是这些照片构筑了个人、家庭与城市的变与不变。“整体而言,变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景观,不变的是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黄亦民说。

登上演讲舞台

用粤语讲广州城事

2010年,临近退休的黄亦民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一个跨越40年的纪实摄影作品展览,展示了230多张纪实图片。“很多观众观展后反映,以为自己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忘却了往事,没想到看了照片后,过去的感动和欢乐时光再次浮现在脑海中。”街坊们的反馈给了黄亦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去年8月,黄亦民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站上汇聚岭南地区各行各业的精英的TEDxXiguan(西关)的舞台,用18分钟讲述“照片中的广州记忆”和自己的纪实摄影故事。(注:TED是一个分享全球顶尖人物演讲内容的公益平台。TEDx是TED于2009年推出的项目,旨在鼓励世界各地自发组织TED风格的演讲活动,聚集本地化、不同领域的优秀人员分享他们热衷的事业。)

“我是老广州,从小就喜欢纪实摄影。一直到现在,我拍了50年了也没有厌倦。”作为第一位上台演讲的嘉宾,黄亦民可谓“破天荒”地获准用粤语演讲,“盏鬼”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引得现场发出阵阵笑声。

女子剖腹产后常腹痛 5年后手术发现腹内遗留纱布 今广铁计划加开列车180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