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沉重的乡村彩礼
供图/视觉中国
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一年一度的春节将至,不管是在外求学或工作的人,大多开始踏上回家之路。春节期间,不乏一些年轻人要借机会把亲事定下来,子女结婚成家是所有做父母最为关心的事情,只有子女成家了,老一辈人的工作才算完成了。给儿女把亲事定下来是让老人高兴的事情,但是一些地方居高不下且逐年攀升的彩礼,也让很多做父母的十分头疼。
收受彩礼并非是现在才有的现象,过去一直存在,只是随着经济发展,彩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过去大家都穷,几百块钱的彩礼对于当时人的收入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准备一辆自行车可能要省吃俭用几年才能积攒起来。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彩礼的要求也在变化,有些地方的彩礼要轿车、要房子,有些还要求是在城镇的房子。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彩礼不是负担,有些父母很愿意给子女更多的彩礼,以资助年轻的夫妇有一个好的生活,但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彩礼就是很大的负担。有些父母甚至为了准备彩礼去借钱,越是贫困的家庭,准备彩礼就愈加困难。
传统上,彩礼的意义是对女方父母的补偿,父母养育了子女,但是女孩最终要嫁到别人家去,成为别人家的成员,男方家庭自然要补偿这些养育的成本,如果女子比较出色,那么彩礼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一些。一旦女性嫁入到男方家以后,跟娘家就没有太多的关系了,比如女子一般不承担赡养自己父母的义务,也不会继承自己父母的财产,所以有“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的说法。把女儿养大,不能“白养”,需要男方家里支付一些成本。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要求这种补充也有些无奈,因为收女儿彩礼的家庭也要为儿子娶亲支付彩礼,一些贫困家庭完全依靠嫁女儿的彩礼来支付儿子娶媳妇的彩礼。
现在农民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尽管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但是比过去要弱了,出嫁的女儿也不再被看做是别人家的人。女儿结婚以后往往不是进入到丈夫家,成为别人家的成员,而是组成新的家庭,女方家收到的彩礼,往往会作为陪嫁,返还到新的小家庭。彩礼的意义不完全是补偿了,有的作为子女婚后的财产,有的甚至成为一种展示和炫耀。
乡村生活中有各种攀比,彩礼也是一种攀比,如果男方家里能出更多的彩礼,不仅使男方家庭很有面子,女方家庭也会很有面子。因为彩礼高意味着男方家庭比较殷实,而且对女方家庭很重视,索要较高的彩礼,有助于提高女儿在新家庭中的地位。尽管在一些家庭,彩礼可能只是一个周转,从男方家里周转到女方家里,再周转到小家庭里,但是因为面子关系,女方家庭也会索要较高的彩礼。
当然,彩礼有时也意味着实际的利益。女方父母希望趁机从男方家里得到更多的财产,以补贴新婚的小家庭,使嫁过去的女儿日子好过一些。尽管女方家里索要的彩礼还会以嫁妆的形式回流到男方的家庭,但不是回流到男方的父母家,而是回流到新婚的小家庭,那么出嫁的女儿就有了更多的控制权,从而增加新婚小家庭的财产。所以往往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男方的家庭条件越差,女方索要的彩礼越高,因为男方的家庭收入不多,女方家庭希望通过彩礼的方式,从男方父母家多索要一些钱财,以补贴未来新婚的家庭。
尽管彩礼的意义不同,但对于多数农民家庭来说,彩礼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5万元,相对于农民的收入来说,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彩礼,严重透支了农民的收入,给农民生活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沉重的彩礼多是由父母来承担的,这不仅造成了年轻人的依赖心理,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
对于农村的父母来说,不管儿子是否结婚,都是一个严重的负担。那些收入较低,儿子长期找不到对象的家庭,父母担心他们最终会成为“光棍”,因而省吃俭用,希望为孩子娶媳妇成家多积攒一些“资本”;那些子女结婚了的家庭,父母在支付彩礼以后,已经没有什么积蓄,有的可能还背上了债务,造成老来生活的困难。有些年轻人对自己成家不承担责任,不管是找对象、盖房或支付彩礼,都是由父母承担费用,这会助长他们的依赖心理,使他们更加缺少责任感。一些农村青年将找不到对象的责任归结为家里穷,怨父母没有给自己攒下钱,就是依赖心理和缺少责任感的典型体现。
农村青年结婚要防止过度攀比和索取彩礼,关键之一是要大力转变观念。青年人要有自立的精神,勇于承担成家立业的责任。父母也需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子女自己承担承受,而不是辛辛苦苦为子女积累财产。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