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74岁清华学霸五种语言大合唱 背后故事有来头

日期:01-29
廖昌永清华清华大学

原标题:平均74岁清华学霸五种语言大合唱,背后故事大有来头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老人们退休以后,闲暇时光聚在小区里的老年活动室里组织合唱,这个画面是不是看着非常熟悉?

可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恰恰是这群看起来其貌不扬的老人们,撑起了新中国建设与发展。

在昨晚(28日)播出的《经典咏流传》第二季首集中,老人们带来的一首学霸级创作歌曲震惊全场,而背后的故事更让观众点赞: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这群岁数加起来超过3500岁、平均74岁的老人们,全部毕业于清华大学,目前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合唱团员。

站上舞台的他们,用中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五种语言,精彩演绎了盛唐绝唱《登鹳雀楼》。

尽管满头华发一脸时光印迹,他们的歌声却依旧响亮动听、振奋人心。

一曲毕,观众和嘉宾们皆是一脸惊喜表情。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老师,用简短精辟的两个字评价这个合唱团——“三高”。

正如廖昌永说的,这个“高龄合唱团”真的不简单。

团长刘西拉老师和钢琴伴奏陈陈老师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考入清华,一个是土木系,另一个则是电机系,两人现在的岁数加起来正好是160岁。

他们同时还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对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留学夫妻。

当时清华想测试一下改革开放后中国学生的成绩如何,便将两人送出国读博。

3年多他们就学成回国,向校长证明了中国培养出的研究生一点儿也不比外国人差。

回国后两人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前前后后培养的博士、硕士、博士后加起来超过200多个。

陈陈老师教授电力系统,带出的研究生掌管了半个中国的电力系统,言语中满溢自豪之情。

除了他们俩,这个合唱团里还有不少清华夫妻档,而他们也都不是等闲之辈,随便哪位拉出来的经历都很能“打”。

学习水利工程的吴毓鸣老师,毕业后投身鲁布革电站的建设。

刚到云南时,即便是条件再艰苦,从全国各地而来的140多名学生,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嚷嚷着要离开。

付维国老师是中国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殊荣背后的潜行者;曹耶南老师曾在国家第一条核潜艇的陆上模式堆所在基地工作,孩子两岁了才见到自己的妈妈……

他们把毕生所学和五十载青春,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编写出了新中国发展史上的华美篇章。

责任编辑:吴金明

拒不执行判决?河南一民企5高管被“网上追逃” 医院用人体肌肉模型指路 网友:好硬核半夜会吓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