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遍地“黄金”?20多年前有人已成百万富翁

日期:01-28
特区百万富翁

原标题:这个城市遍地“黄金”?20多年前,有人已成百万富翁!

深圳特区管理线

深圳特区管理线

这道用铁丝网修筑的管理线,俗称“二线”,已经存在了35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要想成为一个深圳特区人,你必须要跨越这道铁丝网。

2018年5月,中央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二线关”正式被撤销。今天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区喊出了新的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

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之间建起了一道84.6公里长的特区管理线。外地人员需办理“特区通行证”才可以进入特区。这条管理线就是人们口中的“二线”。一条“线”,两个“世界”,“过关”成为了深圳特区人那个年代里最特殊的一份记忆。

对于70岁的詹兆强来说,1986年夏天的那个早晨是他终生难忘的时刻。那年夏天,一则深圳大学招收勤工助学学生的广播引起了江西抚州人詹兆强的注意。那一年,38岁的詹兆强,几乎没有犹豫告别妻儿,带着一个月30块钱的工资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深圳市民 詹兆强:虽然我知道,深圳没有一个亲人等我,我也不知道我的落脚地在哪里,但那些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深圳市民詹兆强

深圳市民 詹兆强

这是一次完全理想主义式的行动,但詹兆强对新天地的渴望,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撕得粉碎,一道2.8米高的“二线”把他挡在了深圳经济特区外。

詹兆强说,那时候,从内地到深圳比出国还难,根本就办不到边防证。为了理想永不放弃,詹兆强在“二线”外面等了两天,发现卖菜的菜农天天都要进城卖菜。詹兆强就想到帮菜农拉菜,因为边防部队认识菜农就没有检查,詹兆强就进入了深圳。

为了进入深圳大学,詹兆强“卖血求学”,用换得的200块钱和手臂上的针口打动了深圳大学,成为了学校的夜读生。从深圳大学毕业那年,恰逢深圳开始发行股票,詹兆强阴差阳错地卖起了报纸,成为深圳第一个卖报人,挖到第一桶金,赚了七、八万元。

詹兆强深圳大学留影

詹兆强深圳大学留影

市场经济浪潮在初期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个体劳动的财富所得。改革先行之地所鼓励的个体经营,让詹兆强在深圳扎下了根。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靠零售报纸发家的百万富翁,詹兆强身上有着“怀揣梦想、冲破束缚、敢闯敢试” 的特区精神,他用行动诠释着改革开放的初心,这些和特区改革目标一致的步伐,成就了他们这一批特区的闯荡者。

深圳市民詹兆强:有一句话是“深圳遍地都是黄金”,其实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深圳给人的机遇特别多,如果你奋斗,愿意思考,到处都是机遇。

2017年,深圳接受应届毕业生入户10.11万人,人口吸引力持续位居全国第一。宽松的落户政策、最低门槛的租房标准,创业初期的各种补贴,如同一张巨大而细密的网,正在这里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 王伟中:我们干任何事情,人还是第一要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所受益的地方,就是因为有了人才。各方面的人才来深圳创新创业,才支撑了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 王伟中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去改变命运的勇气,这也就意味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进这片土地,成为改革最前沿的深圳人。

不是每一个企业家都能抓住时代的机遇,去拼搏出一份通过改革而带来的财富。

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敢于把自己投身这座城市,接受最严苛的考验。

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级水准的考场,而此刻正在作答的,是一群充满活力的深圳人。

创造深圳的是四十年来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而深圳人也用今天的生活,解读着改革开放的初心,探索着中国社会更长远的发展方向。

作为先行者,注定要试验出一条道路,而跟随其后的每一个中国人,也必然会实现这一共同的梦想。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八集纪录片《深圳故事》。

纪录片以深圳为样本,通过讲述今天鲜活的“深圳故事”,从一个城看一段历史,从这段历史读懂中国人改革的意义,以及它给中国和世界政经历史所留下的坐标意义。该片于1月21日-1月28日,在央视财经频道每晚20点档播出。

责任编辑:赵明

“深海勇士”在“魔鬼西风带”捞1株稀世珍宝(图) 新婚小伙频繁尿床 问题原来出在这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