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红”教授期末考科幻小说 曾停电摸黑讲课

日期:01-17
机器人武大学生

原标题:哲学课期末考“科幻小说”,武大个性老师不当网红当校红

楚天都市报记者 柯称 通讯员 王怀民 吴江龙

22世纪人类移居外星,上千年后,你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被派回地球考察,发现类人机器人社会还在运转,你想去看看它们的哲学杂志上写着什么……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武汉大学2018秋季学期哲学核心问题(形而上学)期末考试题大意。

这道题的出题人,是武大哲学院教授、博导苏德超。前段时间,这道题在微博上之火了,还有人把它搬到“知乎”上提问,引来超过24万人次浏览,不少人提交了脑洞大开的“答卷”。每学期,苏德超都会布置意想不到的期末考题,往往都能火一阵子。但他说,自己不想当网红老师,安安静静当个学生们欢迎的“校红”挺好。

苏德超在上课

苏德超在上课

期末考试比起科幻毕业生也来投稿

哲学核心问题(形而上学)是武大一门通识课程,学生都来自哲学系以外。然而,这些非专业学生面对的,却是哲学中最核心、难懂的分支。苏德超把形而上学称为“哲学中的哲学”,研究的是诸如这个世界是否存在,世上事物是如何联系的,之类非常抽象的问题。“很多问题乍一听像是神经病问的。”苏德超笑着自嘲道。

然而,从这次考试来看,这门课应该是挺有意思的。苏德超批改完试卷后,不定期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高分答卷,不少作品让人惊叹学生脑洞之大。如果不知道背景,人们会以为是一次科幻小说命题大赛,但文字中又蕴含着深奥的哲学思考。

在很多份答题中,学生设想机器人的哲学偏向于思考与人类的关系。武大信管院学生叶子绿写道:“某种程度上,程序使我们更为勇敢,明知有造物主存在,明知没有天堂和地狱,却依然活着,说不定人类也是别的物种的产物呢。如果人类真的是被制造的,应该说他们的制造者过于精明,还是技术不够呢?才会让人类意识不到自己制造者的存在。”

也有多人设想了机器人“叛变”的场景。如武大物理专业学生刘义坤,写得很有画面感:“我用颤抖的手摸起了仅剩没读过的《类人党宣言》,只有一面内容,只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类,只有类人。一把手枪抵在了我的后背。”政管院的任欢仪甚至设想,自己仅仅因为说出“哲学”两个字,就被机器人警察逮捕,“我像那位先哲一样慨然面对那个黑洞洞的枪口,只不过,枪响的那一瞬间,我好像听见了机器原件碎裂的声音。”

还有一些苏德超带过的往届毕业生,甚至是其他学校的学生,也通过微博和知乎发来自己的思考。苏德超说,总体来说网上投稿佳作更多,一方面是思考时间更充裕,一方面是毕业生社会阅历更丰富,思考自然更深。

每年都出“神题” 被当成最后一课

相比微博上的一片和谐,在知乎上关于这道题的讨论,则多了些许火药味。有人说,题目预设机器人社会仍按照人类的模式在运作,那么它们的哲学发展自然和人类社会一致;也有人说,机器人根本不可能思考哲学,不会存在哲学杂志。更有人上升到教育理念层面,批评这种出题方式是“一种装作‘有趣’的肤浅风格”,认为大学教授应该很严肃地与学生讨论人类普遍关切的问题。

苏德超并没有发声反驳。倒是有几名学生为他鸣不平,提醒大家,这是一门面对非专业人士的通识选修课,首先得做到吸引学生,而苏德超做到了“在看起来这么不严肃的话题里讨论严肃的哲学核心问题”。

考题在知乎上有24.6万人次阅读

考题在知乎上有24.6万人次阅读

其实,了解苏德超的人都知道,这种出题方式是他一贯的风格。早在2011年底,他的期末考题就曾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一天,你收到一封信……你如此激动,以至短暂失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烈争吵的午后,脑海中一片空白。看完之后,你撕掉它,让它飘落风中。你不会放过TA……在东湖的倒影里,你看到了你对一切的看到,包括TA的善良,和你的幸福……”一个朦胧的爱情故事被分为6个小节,每个小节后面,苏德超都会提出形而上学的问题。

网友用《这才是真正的哲学考题》为标题把考题发在了自媒体上,有人评价“能答这套题的人是幸福的”;有人说,“语言真是优美,忍不住跟着念出声。但说的都是些啥子啊?”;还有人评价出题人,“心思这么激荡不安的人怎么会研究形而上学?”;懂行的人则分析出,老师不是在卖弄文字,而是藏着身心关系、因果关系、时空理论等哲学问题。

此后每年,苏德超出的考题都让学生意想不到,有时是一句歌词,有时是一首诗,很多时候还联系到当年的时事热点,如提问阿尔法狗会下围棋吗?怎样评论耶鲁大学死脑复活实验?

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届毕业生张小榛,还记得,2016年秋季学期苏德超出的题目大意是:一觉醒来你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猪。这次考试张小榛得了满分,她认为自己的文学功底占了便宜。“苏老师也很爱热爱文学,要求学生能够出色的表达观点,但他也多次强调哲学课不是文学课,思想还是最核心的。”张小榛说。

“我就是为了刁难他们。”苏德超说,短短十几节课,学生对晦涩的哲学问题不可能理解很深,但通过考这种活题,可以自由的表达思想,这其实就是最后一堂课。

停电后讲课两小时 学生们一个没走

哲学是冷门学科,形而上学就是冷门中的冷门。2013年,苏德超“自找麻烦”申请了这门通识课,硬是在同事们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把它上成了热门课。开放的名额由80人调到了120人,还是有不少学生选不上,有学生吐槽,“选了四年都没选上,遗憾毕业了。”

2017年一个晚上,苏德超刚开始上课就停电了,他宣布再讲半小时,不来电就下课。没想到,黑暗的教室里一众学生和苏德超讨论得火热,等到来电时大家才发现,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此时,整栋教学楼只有这间教室没散,台下的学生一个没少。这件事被发到网上后,苏德超的课更火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教室里站的地方都没有,讲台边都坐满了人。

苏德超也会把课件发上微博

苏德超也会把课件发上微博

苏德超有什么魔力?张小榛说,他和其他哲学老师不一样,从来不说某某大哲学家曾说过什么,而是以问题为导向,把生活中的事和当下的热点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充分讨论。“苏老师是辩论队的教练,口才一流,但他不会跟学生对辩,反而是同学们经常争辩起来,下课了还要分个高下。”张小榛说。

苏德超的名声还传到了校外。武汉理工大工商管理专业2016届硕士毕业生吴昊介绍,他从2015年听过苏德超的一次讲座后,几乎每节通识课都会去蹭课,形而上学已经听了3遍,他就开始听苏老师别的课,“一下班就往武大赶,去晚了就抢不到座位,有时候没地方好站了,就坐在地上听。”

“苏老师每次备课都追求完美,PPT做得非常用心。但他却跟学生们说,上他的课不用做笔记,不用拍PPT,只要求能跟上他的节奏。”吴昊是个哲学爱好者,之前也听过很多哲学课,他认为只有苏老师讲得最深刻,同时也最通俗。“他不喜欢引经据典,却会把每个哲学流派的不同观点充分介绍,让学生自由思考,引导学生合理表达。”吴昊说。

苏德超讲课充满激情

苏德超讲课充满激情

对话苏德超

网红教师只被人片面认识

记者:为什么你出的题都这么与众不同?

苏德超:哲学问题都没有标准的答案,那么考题当然不能太死。很多人认为哲学无用,其实这些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都是有基础的,我在上课和考试中,用到学生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就是要让他们意识到,哲学实实在在的在影响我们。我不去考知名哲学家的观点,因为它们只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哲学的“拐杖”,只有思考的方法才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记者:你的题在网上都很火,有没有想过成为网红教师?

苏德超:好多人也找过我,说要帮我包装成网红,但我讲课的风格不适合成为网红。我最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一堂课可能有一半时间在讲台之下,如果你隔着屏幕,我没办法有效地影响到你。能受武大学生的欢迎,为推广哲学出一份力,我已经很满足了。

记者:那你怎么看待越来越多的网红教师?

苏德超:这些老师被欢迎,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网络上放大的,往往是一些金句、段子,他们真正的水平并没有被全面认识。现在流行快乐课堂,但我想,学生上课不是看演出,不能一味追求快乐。老师还是要有使命感,不刻意追求流量。

责任编辑:桂强

无限极曾被法院认定 未能对其销售人员严加管理 央视网络起诉称即刻App擅播世界杯 索赔五百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