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均公共文化投入40年增长228倍

日期:12-12
文化产业文化惠民

本报12月11日讯今日上午,长沙市举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长沙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柏林,长沙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长江现场通报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长沙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优秀成绩和好经验、好做法。

近年来,长沙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打造了一大批文化品牌活动,培育了多支繁荣群众文化的基层文化志愿服务队,建设了24小时图书馆、博物馆、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李自健美术馆等一大批惠民文化设施,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伴随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和文化产业发展,长沙连续11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作为全国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长沙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长沙已经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并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标准化示范地区、首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东亚文化之都、未来文化城市、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多项城市名片,让人民群众在文化上“富起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大大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在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等方面下功夫,让群众的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幸福感在心底里扎根。长沙继2013年获评国家示范区、2015年获准实施标准化试点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成为全省首个文化小康城市、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也是湖南省唯一的文化小康100%达标城市。

长沙着眼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加大文化投入,1978年至2017年,全市人均公共文化投入增长228倍;2013年到2017年,全市公共文化体育与传媒预算支出增长67.6%;2017年全市文化建设投入达16.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4亿元,增长11.5%。

■记者刘璋景实习生肖乾瑄

及早部署主动应对 打好有准备之仗 应急救援专用号牌来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