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 八旬教授伉俪携手共渡

日期:12-11
海南周伟民唐玲玲

每天,86岁的周伟民教授骑着电动三轮车,穿过海南大学的校园,车上坐着84岁的老伴唐玲玲教授,他们在图书馆前停好车,手挽着手走向校图书馆,这种日子风雨无阻延续了数十年。

□见习记者臧会彬/文李天平/图

1、教授夫妇携手筑梦

周伟民教授和唐玲玲教授是广东同乡、同班同学。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5月,当时55岁的周伟民偕同53岁的妻子唐玲玲,怀揣为海南写一本通史的梦想,登上建省不到一个月的海南岛,一待就是30年。30年间,从知天命之年到年过八旬,为做田野调查,他们花光养老金,走遍海南岛,同时,也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港澳台地区寻找有关海南岛资料;倾注30年心血撰写了近280万字的《海南通史》,这部著作已于2018年5月和世人见面,这是截至目前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详实的海南“通史”。包括先秦至五代十国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卷和当代卷6卷。书写了近1万年海南的历史,是研究海南地方史的精品力作,目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前五卷。

“我们来海南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为海南写一部自己的‘通史’”,两位老教授说。二老志同道合,所有的著作都共同署名,每一本藏书都写着“周唐藏书”。周伟民教授说,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称呼对方先生、太太,也不互称“爱人”,反而视彼此为“敌人”,互相修改稿件,几十年共同进步,携手前行。现在,他们已将一辈子收藏的两万多册书献给海南图书馆,并将收集的黎族文物献给海南大学博物馆。“我觉得家人之间要互相包容,共同进步。有家庭就会有家风,家风是什么?是家庭的处世准则,我和唐玲玲处世准则是一样的,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我们的乐趣都是研究学术。”周伟民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性格,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包容、体谅,要及时消灭矛盾,最重要的是大家可以确定一个比较高尚的目标,围绕目标去努力奋斗,两个人携手前行,这样会减少很多也会忽视很多细枝末节的矛盾。

采访时,周老声音洪亮地讲着,唐老静静地听着,不时周老会询问唐老,“我们是哪年退休的?”“我们为了编写宋耀如年谱自费去斯坦福大学翻阅62箱资料是哪一年?”在得到唐老的回答后,周老继续认真地讲。

2、好家风靠言传身教

1995年,周伟民教授和唐玲玲教授两人同时退休,无法再申请课题的他们拿出养老金开展田野调查,深入了解黎族文化,他们自费租车、请向导、请翻译,走遍海南岛的沟沟坎坎,去得最远的一处黎族村庄,两个当时六旬的老人徒步走了两天,按黎家的计数方法,每涉一条溪水拾起一枚小石子,在不能涉水的情况下,摘树叶代替,“那一次,我们捡了32枚石子,13片树叶,在南渡江上跨越了45条山溪。”周老告诉记者。

为了研究“更路簿”,两位老人用了26年时间,拖着年迈的身体,自费租车、请翻译,去琼海、文昌等地,挨家挨户寻找老渔民去了解、咨询、请教。一遍又一遍去渔村,一点一点揭开了“天书”的秘密。2015年,《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出版。

一部部著作的背后,是两位老教授辛苦的付出。周老说,两个人虽然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然而对于两个孩子的成长他们很满意,目前女儿是北京高校的教授,儿子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周老说,孩子小的时候,他和唐老在做研究,两个孩子就在旁边看书,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家风是什么?就是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示范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良好家风自然成为他们以后生活的习惯。”

临别,周老告诉记者,家风家训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在每个家庭中的体现各有不同,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家训,两人一生没有存款,全部财富就是赠送给海南大学图书馆工作室里的一屋子藏书,穷经皓首,30年著作为了海南。周伟民夫妻目标坚定,恩爱互助,子女小的时候,他们不会向孩子讲“去奢”“行俭”“修身”“养德”“勤学”的名言,却用品性去诠释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子女明白家国情怀,明白人生理想,塑造了忠厚朴实、上进阳光等性格,“做好自己,就是对家风家训最好的传承。”周老笑着说。

激励学生锻炼高校动真格: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 享年12岁 那只徒手掰铁桶的“硬汉”袋鼠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