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杨光照,也要给大家带去“阳光照”

日期:12-11
杨光照赵先生枫桥

当面问一问,听一听,群众信得过老杨(右)。

虽然冬雨,早晨6点半,68岁的诸暨人杨光照就从家里出发了——乘坐公交车,从家里到诸暨市半个多小时,从诸暨市到枫桥镇的枫桥派出所又是半个多小时。早晨7时40分,他就到了派出所,走进属于他的“老杨调解中心”。

老杨的西装是藏青色的,纤尘不染,天蓝色衬衫每粒扣子都扣好,不让露出一圈棉毛衫领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讲话真诚恳切,娓娓道来。他眉毛长且浓密,尾端向上飞扬,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活经验来说,这样的人通常宽宏大量,而且心思细腻,性情温和,风度优雅,善于体谅他人。

这一点是真的说对了!

当了24年的民警,退休后,老杨还以人民调解员的身份继续天天“上班”,持续8年,甚至组织上还成立了以他的名头来挂牌的调解中心。这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诞生地,对于知道老杨的群众来说,老杨就是枫桥经验的实践者。

出差在外

可他们非要约见老杨当面聊

尤其那些上了年纪的人非要见老杨一面不可。一定要当面问一问,听一听,他们只信得过老杨。

“有时,我接到电话,人家要我调解事情。我说,不好意思,我在外面出差,找我同事好不好?他们就跟我预约,等我一回来,他们就找上门来了。”老杨笑得有点无奈,他指指墙上的调解志愿者照片栏目,“其实我们有很多调解志愿者,还有各方面的专家高手,他们都比我厉害得多……”

这天早上他约了赵先生和杨先生。

两个多月前的一个晚上,49岁的赵先生骑电动车经过枫桥古镇,不小心摔了,撞在一堆建筑垃圾上,人受了伤,车子也损坏了。他养好伤以后找了相关部门几次,都不知道上哪去找负责的人。最后他听人指点,找到了“枫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老杨。

老杨打听到,这段路的拓宽工程是杨先生负责的。他去跟杨先生商量,走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对赵先生进行赔偿;然后又跟赵先生商量,告诉他打官司会比较麻烦,请相信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定会帮他争取最大的合理利益。

老杨说,这是他摸索出来的一种调解方法,叫“背靠背先谈好,然后再当面坐下来调解”。类似这样的方法,老杨总结了有七八种,每一种都有合适之道。

话说杨先生和赵先生见面以后,有了老杨事先跑了几趟的基础,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杨先生赔偿赵先生2.7万元,当面一次性付清。

双方谈妥之后,负责工地的杨先生就出去取钱了。

100多本笔记本

还能帮人“查档案”

老杨不会用电脑。打开他的办公室文件柜,有三层共一百多个笔记本。笔记本上面全都写得密密麻麻,是老杨从1986年至今的工作笔记。

这些笔记本大部分是老杨的“调解日记”。从日期、星期几、天气开始,详细记录着当事人的叙述。

老杨说,记笔记有很多用处的。一方面,方便查阅;第二,当事人在那里发牢骚,他认认真真记下来,这就给了当事人一个倾诉的机会。有的人就是希望自己的心里话能被倾听,他们看到老杨记得这么认真,情绪也能慢慢平静下来。这样,讲完,记好,就有了讲道理、调解纠纷的基础。

翻翻老杨的笔记本,各种纠纷也随着时代进步在变化。从前很多都是因为“屋后撒尿”、“兄弟筑墙”、“操场晒谷”、“农田排灌”的小事。现在,调解的主要矛盾往往是借贷纠纷、工伤赔偿、交通事故等等。

“我至少记录了上万人的情况”,老杨说有时他的笔记本还可以帮人“查档案”。老杨说,以前,有个知青返乡回上海,要开具相关工作证明,以往的材料都找不到了。知青当时一筹莫展,后来找到老杨。他最终从笔记本中找出知青当年的工作说明。老杨的笔记本就像一个长篇纪录片,记录了许多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枫桥地区的综合治理情况。

8年来,“退而不休”的老杨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9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涉及补偿款6000多万元。

今年6月,老杨被司法部聘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这样的专家,全国只有10人。前几天,老杨刚从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领奖回来,他是2018年中国年度法治人物,这是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评选。

老杨的微信叫“太阳”,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叫杨光照,他要给大家带去“阳光照”。

超级英雄们的朋友圈,你搞清楚没有 淳安枫树岭镇28个村带着纯正山货本周六集体进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