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幸福 播撒善念(民生观)

日期:12-11
善念助学做好事

做好事、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远比感官享受更高级

“我长高了,张爷爷的身子却弯曲了。”20岁的湘西女孩文婷泣不成声。

张爷爷是东莞人,叫张坤。上述是发生在他宣布退出公益助学一线时的一幕。30年来,他不仅自己助学,还创办助学组织,覆盖多个省区;光是文婷的家乡湖南凤凰,就去了127次。72岁了,曾经动过两次心脏手术,装了7个支架的他,是该歇歇了。

是什么力量,让坤叔坚持这么久呢?甚至,连自己的公司都关了,专注去帮人、去助学?

老人自己说,能坚持下来,是因为精神回报非常丰富。看着一个个小小的身躯渐渐长大、工作、成家,他觉得很有意义;很多人认可他们的助学事业,要求加入进来,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好的社会影响。

精神回报,多么珍贵而美好的回馈啊。《礼记》里有句话叫“富润屋,德润身”,做好事、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远比感官享受更高级。按照需求层次说,吃饭穿衣满足的是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而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获得的则是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完善的是自己的理想人格,这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高阶需求,个中滋味,非常美好。

帮助他人,为何就能带来高阶的精神享受呢?

人是社会性动物。孔子曾经感叹,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世人一起生活,又和谁生活呢?生活在共同体中,自然“里仁为美”。他人如同镜子,你对镜子笑,镜子便报你以笑;你对镜子颐指气使、破口大骂,收获的就是一腔怒火。在社会关系中,人其实是靠他人感知自己的。故而,常怀善念、做善事,心灵自然安宁愉悦,这就是“仁者寿”的道理。反之,“千夫所指,无疾而死”,老百姓话说,让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不好受。另外,社会性动物,特别需要归属感,当行善遇到同类,或者带动了一群人一块做好事,“德不孤、必有邻”,那种愉悦自然会翻倍增长。

当你心无旁骛施惠于人,收获的不仅是个人内心的丰盈,更是为全社会播撒善念的种子。张坤这样做了,蹬着三轮助学的白方礼老人也这样做了,我们每个人不要光为他们送上掌声,也行动起来吧,体会一下助人带来的美好感受,怎么样?

女子遭男网友猥亵跳向路过摩托车 致车主摔成伤残 新风巧引领 陋俗渐没影(民生调查·关注乡村治理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