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见识 | 从“花总”被扒到记者被抓嫖:别总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王小波在《花剌子模信使问题》里讲了个故事: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个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带来坏消息的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王小波嘲讽地说道,这种做法“近乎天真”,以为“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1
说一下近期两则新闻。
一则,五星级酒店被曝卫生乱象事件中,曝光者“花总”的身份证、护照等信息两度遭酒店员工泄露,这让“花总”感到无奈,他表示“勇气已经所剩无几”“以后我应该不会再做类似事情”。
二则,《财新周刊》女记者周辰写文章自曝,到泉州采访碳九泄露事故结束后,在酒店遭到4名警察“精准抓嫖”,一时间引发轩然大波。
这番景象让人愤怒:“花总”曝光多家五星级酒店卫生问题,本是仗义执“曝”;涉事记者去采访碳九泄露事故,则是为了探寻真相。虽然监督对象有别,但二人都是以啄木鸟姿态啄击“病树”,都算是为公共利益而发声。
都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但众人眼中的“抱薪者”,对个别人来说或许就是“眼中钉”。因为利益被触动,他们非但想令其扼于风雪,还想将其推向雪上加霜的境地,让其为“抱薪”付出沉重代价。
在“监督有风险”的背景下,“花总”和涉事记者的遭遇并不出乎公众意料。但两件事接踵而至,也将提出或找出问题的现实风险展现无遗——这些呈现真相、指出问题的人,提出的原本都是真问题,可有些被监督者未必会想着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在他们看来,你提出了问题,那你本身就是问题。
2
某种程度上,那些抗拒和排斥外来监督者的行为也很“天真”:他们可能也知道掩耳盗铃的道理,知道屏蔽负面消息不等于能从源头消除问题,但在他们心中,解决问题也该有次序,那些曝光问题者是比既有问题更大的问题。
所以他们未必会先去解决“一块毛巾擦所有”乱象,却会想着通过泄露“花总”信息的方式,让其遭受骚扰、威胁乃至报复;而解决记者的优先级,也比解决油品污染要高。
更让人忧心的是,他们的挟私报复往往是耍“阴招”,表面上他们认错态度很诚恳、治理决心很坚定,可背地里他们却可能将掌握的个人信息等资源作为打击工具,向站在明处的曝光者投去“暗箭”;有些打击报复还是假合法之名,行非法打击之实,所以网上有了“顺我者昌,逆我者‘被嫖娼’”的调侃。
这些做法无疑会抬高人们对做好事、说真话成本的心理预期,甚至让他们产生“做好人难”的观感,进而畏难而退、缩在“保身哲学”的龟壳不敢再出头。
这次“花总”就表示以后应该不会再做类似事情,这就是挺坏的结果。
3
“不辜负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这句常被念叨的话改改也合适:不能辜负一个勇敢者,不能放任一个违规者。
如果任由违规操作者对曝其负面的勇敢者打击报复,那难免形成负向激励,让很多人的正义感冷却、从善之心退却,这无疑是你我都不愿看到的。
前不久,聂树斌案平反推动者郑成月被曝患病已久、余生孤独,引发无数人捐款,舆论还聚焦他有无遭到不公对待,就是起于“不能让好人难做”的价值默契。
对“花总”和涉事记者的正常监督行为,自然也有必要给予充分的保护。
拿“花总”遭遇的情况看,对其最起码的保护措施,就是严禁其隐私被“集用户信息管理者和被曝光者于一身”的酒店方面所泄露,针对泄露隐私行为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对个人和涉事酒店溯责,该严惩重罚绝不含糊,同时对酒店方面做出“报复性拒绝入住”行为加以防范性警示;再就女记者被“抓嫖”的情况看,对突击检查程序的恪守与对记者监督采访权的保障,就是最好的保护,这也需要通过对典型个案的依法处理去重申规则。
对公众而言,“好人有好报”的结局往往是众意所归,若“好人”得到的是“坏报”,那寓于因果倒挂中的巨大反差难免让人意绪难平。
如今,两起事件也都有看似合理的进展:涉事酒店表示道歉,泉州警方通报称已对涉事民警停职。
希望他们都能以依法处理收尾,对其他事件形成有力警示:不解决问题却总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