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某和李某是刚踏入社会不久的“85后”。2016年10月,两人通过微信聊天相识,经过短暂的交流,倍感投缘,便相约见面。在相处了几天后,两人便到婚姻登记处领证结婚。结婚时,男方按照习俗给付了女方11万元彩礼。然而,婚后双方因性格不合多次争吵,生活一个月后,便无法继续共同生活。此后李某搬回娘家居住,任某多次电话要求女方回来和他继续生活,但李某均以没有共同语言为由拒不回去和任男共同生活。任某一纸诉状将李某告到法院,要求与其离婚并返还全部彩礼。
法院受理案件后,考虑到双方结婚时间比较短,办案人员多次给双方做调解和好的工作,但没有任何收效,双方均表示没有和好的可能。对离婚双方没有任何意见,但在返还彩礼的问题上发生分歧。任某坚决要求返还全部彩礼,不能让自己“人财两空”。李某认为任某婚前的表现都是虚假的,现实中其性格孤僻,没有安全感,在其父亲去世后,任某对自己不管不问缺少关心,任某给付的彩礼钱在父亲病重期间已花销了,坚决不同意返还彩礼。面对双方的争执焦点,办案人采取了谈心的调解方式,希望能够化解两人之间的责怨,诚恳劝解双方,即使不能在一起生活了,也应好和好散。通过多次的谈心和沟通,双方终于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了。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激奋,为化解隐患,办案人遂对双方进行背靠背调解。让双方分别从男方家婚前的花销和女方家的陪送物品上进行换位思考。
经过数次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任某与李某双方自愿离婚,李某同意向任某返还45000元彩礼。随后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并支付了现金。至此,该案顺利调解结案,较好地兼顾了法理与习俗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