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金庸逝世,搬迁至北京路的浩天旧书艺术馆再度热闹了起来,不少读者争相来此寻找旧版的金庸武侠小说。有趣的是,北京路已经成为了特色小书店的集中地,博尔赫斯书店、1200不打烊书店、六月书屋……它们不仅重现了北京路往昔书坊盛景,也给街坊带来了久违而独特的书香体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吴阳煜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庄小龙
旧书专供:去天光墟淘书打造旧书艺术馆
浩天旧书艺术馆
今年6月,吴浩将他的旧书店从文德路路边搬到了北京路上颇为难找的刘家巷尽头。因为搬得突然,一些读者还找不到。不过,最近吴浩的旧书又“火”了,不少读者尝试来此寻找金庸的书籍。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十平方米的小空间,数十个移动书箱和木质书柜塞进了上万册20世纪的古老书籍。“我做书店二十多年,但和书结缘那天才算是真正开始。”早年间,吴浩和妻子在工作之余开起了书店。当时书店顺应潮流,向大家租借武侠与言情小说,也有书迷会花五角钱租一本带回去打发一个夜晚。
吴浩常去广州的各个天光墟淘书,店里也主要售卖上世纪80年代的旧书籍,其中不乏珍本。
“北京路曾是广州最大的书坊,你能从一些旧书的票据中发现,当年北京路几步一书店。”于是,吴浩忙活了几个月,将书店打造成旧书艺术馆,毕竟,“旧书和历史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物件,更是一门艺术,而这里正是安置他们的地方”。
主打文学:关注书籍本身定期举办朗读会
博尔赫斯书店
在北京路昌兴街角落里,还有一家博尔赫斯书店。店内一面沿着墙壁叠起的“书墙”,书架上还钉着文学大家姓名的金属词条,加缪、布尔迪厄、博尔赫斯……
记者了解到,店内书籍主要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理论方面,按作者姓氏英文字母顺序摆放,“想要读者自己去书堆里探寻,去关注书籍本身。”书店主管陈美洁说。
博尔赫斯书店创立于1994年,原址位于海珠区怡乐路,2010年在北京路设立分店,后来,因总店经营困难,便整体搬迁到此。也是从2010年起,每月的15日晚上,博尔赫斯书店都会举办月中朗读会。在最近的一次朗读会上,文学爱好者们读起了戏剧文学作品。“直到读完终章的最后一个字,大家都没有散去。”陈美洁说,那一刻,她联想到了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这里成为了爱书人的庇护所。”
音乐元素:
两家书店共处一室每晚都有现场表演
1200bookshop、六月书屋
平日只在天河能遇上的不打烊书店“搬进了”老城区,而在这家不打烊书店里还暂住着另一家失去了原场地的音乐书房——六月书屋,两家书店共处一室,彼此各自经营,却不吝于一同创造书店+音乐的独特体验。
在1200bookshop北京路店,中央是宽敞的阅读区,四周的书架置漫了文学、历史、艺术、建筑、诗歌、哲学等新书和一众吸引眼球的文创品。真正吸引大家的,还是在这家不打烊书店里的音乐舞台。每晚9时30分,这里会变身livehouse。彼时,灯光渐渐暗下来,歌手唱起民谣或原创歌曲,台下的读者还能参与点歌。
而在1200bookshop北京店的角落,还有一个小门通向另一个书店。那是在烈士陵园岭南美术城经营了近二十年的六月书屋。据了解,这家藏身岭南美术城三楼一隅的小书店,在店主小六的店主的精心打理下,其选书、选碟均有独到之处,一直是爱书、爱音乐之人心中的寻宝地。
如今两家书店共处一室,却用不同的方式诠释所爱之书与音乐,在热闹而繁华的北京路上,倒显得一份宁静。
店主:尝试接纳更多消费者
虽然不少书店店主称已经度过了一轮困难时期,“活下来的书店都有一定的竞争力。”不过,记者发现,很多小书店由于是个体运营,很难获得相关补贴,在运营过程中会尝试接纳更多消费者。
大多数店主将书店视作爱好而非工作,保留着书店的个性。吴浩强说:“这里不会打造成咖啡馆、文创店。书店在文德路时刚好收支平衡,刚搬过来时要靠自己补贴。”至于博尔赫斯书店,自创立起就没有考虑过盈利,“书店联合创始人陈侗一直用其他收入来补贴书店。”陈美洁说,书店更换过十余处店址,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几度停业,但这丝毫不影响陈侗对书店的定位和坚持。
有意思的是,书迷们也在不断成长,“很多顾客会很关心书店的未来,积极出谋划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