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30日)上午广州海关向媒体通报今年第三季度查获毒品走私案件的情况,以及近期打击跨国毒品犯罪的典型案例。
广州海关缉私局副局长郑军通报称,第三季度,广州海关按照海关总署“国门利剑2018”联合专项行动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国家禁毒委部署的集中打击跨国毒品犯罪专项行动,持续重拳打击毒品走私犯罪活动,查获数十起走私毒品案件,其中刑事立案29宗,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9人,缴获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各类毒品总重59.5公斤。
通报称,第三季度查获走私毒品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破获多起人体藏毒入境案件。白云国际机场进境旅检渠道查获人体藏毒走私案件8宗、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缴获走私毒品6.6公斤,并首次查获体内藏“冰”入境的案件。
二、查获的女性藏毒、带毒人员增多。白云国际机场旅检渠道共刑事立案17宗,其中女嫌疑人共7人;人体藏毒案件共8宗,其中女性嫌疑人3人。
三、行邮渠道打击大麻、恰特草、新精活毒品走私成效显著。广州海关自邮递和旅检渠道查获大麻7.5公斤,恰特草26.2公斤,其他列管药物6公斤。
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在空港进境旅检渠道、邮递物品监管渠道查获的数起典型案例:
麻醉后被塞毒丸 首次查获体内藏“冰”入境
9月22日下午,广州海关隶属白云机场海关现场关员在对一班由亚的斯亚贝巴飞抵广州的进境航班进行监管时,发现一名外籍中年男子行动不便。白云机场海关旅检处副处长陈新羿介绍,“该旅客自称大腿骨折,查验过程中面对关员询问很不自然。我们对其进境路径进行综合研判,觉得存在国际贩毒集团雇佣伤者以掩饰其体内藏毒的可能。”经移交缉私警察送医院进行CT检查,确认该名男子下体塞有异物,监护排毒1天后排出毒丸6粒,经化验为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净重291克。这名男子供述其在境外被实施麻醉的情况下,被人将6粒毒丸自下体塞入体内,随后搭乘国际航班来到广州。该案是广州海关近年来首次在旅检渠道查获走私冰毒进境案,显示出随着广东省内毒品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制“冰”产业从境内制毒出口转为境外制毒进口的趋势。
带毒方式更趋隐蔽 查获多起女性带毒案
9月14日,白云机场海关现场关员在对一班由亚的斯亚贝巴飞抵广州的进境航班进行监管时,发现一名进境外籍女子衣着随意、行李简单,接受海关检查时神情慌张。面对现场关员询问,该女子现场承认自己吞服毒丸,并且由于吞食较多,当场排出一条塑料包裹条状物。经紧急送院检查,该女子腹腔内充满“鹌鹑蛋”大小的硬质颗粒物。监护排毒1天陆续排出58粒白色毒丸。经鉴定,白色毒丸与塑料包裹的条状物均为毒品可卡因,净重逾1公斤。
10月12日,现场关员在对由曼谷飞抵广州的进境航班实施监管时,在一名外籍女性旅客的行李箱拉杆内,发现以暗格形式隐藏的晶状物品,经化验为冰毒,净重237.73克。
第三季度白云机场海关旅检渠道共查获毒品走私案件17宗,其中女嫌疑人7人;人体藏毒案件共8宗,其中女性嫌疑人3人。此外,除女性参与带毒外,个别人体藏毒的“骡子”被贩毒集团精心“包装”,伪装成来穗客商,持有伪造的展会邀请函,极具迷惑性。
“钙片”邮包藏“蓝精灵” 新型毒品社会危害大
10月5日,一件寄自境外的包裹引起了广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现场关员的注意。进境包裹申报品名为“钙片”,但是细心的关员发现其包裹内除了钙片意外以外,还有一种叫做氟硝西泮的药品。氟硝西泮,又称“蓝精灵”,是一种新型精神类药品。从包装上看近似安眠药,有催眠、遗忘、抗焦虑、肌肉松弛等作用,使用后会出现彻底失去知觉“断片”的情况,在中国属于国家管制第二类精神药品,坊间更被称为“迷奸药”。这个包裹的寄递路径引起了海关关员的高度关注,海关关员立即展开对包裹运输路径、藏匿手法的综合研判,并对此类药品跨境销售途径进行分析。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应用技术应用,通过邮递物品信息化管理系统精确锁定高风险邮件,驻邮局办事处在一个月内,连续在寄自日本的邮件中查获7宗精神药品案件,种类包括氟硝西泮、三唑仑、唑吡坦等。
据陈新羿介绍,今年以来,白云机场海关在旅检渠道也查获了4宗新型毒品走私进境案件,缴获各类“新精活”新型毒品6万余粒,主要以片剂状形式存在,该类精神药品属于继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后的第三代新型毒品,走私分子往往谎称是“普通药物”或者“减肥药”,社会危害性较大。
广州海关表示,针对毒品走私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将按照国家禁毒委和海关总署的部署要求,继续严厉打击跨国毒品犯罪活动,全力堵截人体藏毒、人身捆绑、行李物品夹藏、邮包寄递毒品,强化风险分析和研判,提高查缉和打击行动的精准度,在国门一线筑牢禁毒防线。同时,在海关总署国际执法合作框架下深入开展国际执法合作,加强与地方公安部门的缉毒情报交流,破大案打团伙,形成打击跨国毒品犯罪的合力。
(央视记者 孙树文 侯西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