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家长游戏网上火爆 玩家:对父母有了更深理解

日期:10-30
家长游戏玩家

原标题:网友热衷家长游戏,玩家可更理解家长并为教育孩子找更好方式

近日,一款名为《中国式家长》的游戏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该游戏销售至今刚满一个月,已经在一家知名游戏商城上取得全球周销量排行第2名。这款受到网友追捧的游戏,让玩家更能体会父母的不易。有网友坦言,自己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让孩子放弃娱乐刻苦学习,并表示由这款游戏“理解了家长当年的选择”。

日前,该游戏的制作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希望让游戏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能让大家对家长角色有一个反思的机会,这样玩家们可以更加理解自己家长的同时,为自己如何教育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式。

体验家长游戏网上火爆

近日,一款体验“家长”的电脑游戏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自2018年9月29日上线后,该游戏在全球知名游戏商城上登上热销榜并且一度升至全球销量第2名,甚至出现了一些海外玩家在游戏评论区请求这款游戏“出英文版”的现象。

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家长的角色,参与规划一个男孩从出生到高考的过程。除了小升初、中考、高考等中国学生熟悉的考试外,游戏中玩家还可以到“小卖部”购买零食、玩具,在班中和其他同学竞选班干部,甚至面对来访的亲戚朋友,玩家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摆出孩子的种种“特长”,赢取“面子战争”的胜利。

而游戏中,让不少网友津津乐道的是逢年过节时的红包争夺战。游戏中,递红包的亲戚会努力将红包往孩子手上推,孩子则要礼貌地回绝,将红包推回去。两方角力的过程中,玩家需要用鼠标保持节奏,只有将红包保持在适中的位置,最终才能获得红包里的大量金钱。如果失败,红包将会被母亲“暂时保存起来”。熟悉的经历让不少网友表示,这款游戏“太过真实”。 此外,游戏中,玩家的“孩子”虽然有智商、情商、记忆力乃至体魄等属性,但因为最终的高考并没有体育考试,因此不少网友坦言,自己在游戏中几乎很少强化体魄,这样的结果是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很好,但因为身体欠佳,往往因为生病在高考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虽然游戏中,玩家可以让孩子学艺术、学体育、学计算机,不走高考之路也能展现自己个性的一面。但大部分玩家还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能否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然而,要想考到一所理想的大学绝非易事。“第一代的孩子玩得太多了,连重点高中都没上,等到第二代孩子,我就让他疯狂学习,最终我花了23代人,才终于让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尽管如此,也有不少家长在看过孩子玩游戏后表示担忧。“我的孩子在玩这款游戏,我不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不是在‘黑’我们这些家长么?”一名家长说。

玩家学会让孩子“少走弯路”

不少游戏玩家表示,自己在玩过这款游戏后,对于真实的“家长”,也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北京大学就读的秦爽(化名)表示:“小学以前我觉得我完全代入了自己的角色,而且这种代入混合着小时候的童稚和现在对童年的怀恋,我几乎把游戏中所有的‘娱乐’类项目都玩了一遍”。 不过这种“任性”也有不小的“代价”,童年还没结束,游戏就提醒玩家要考虑孩子是否能考上“重点小学”。谈到此事时,秦爽皱着眉头:“当时就很焦虑,觉得一定要让他考上重点小学。” 秦爽坦言,从那时候起,他觉得自己成为一个家长了。“之后就大概猜到会有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然后这些应该和最后要考的大学有联系,所以从小学以后游戏的轨迹和我现实生活还挺像的,除了没和我一样考上北京大学。”而对于在游戏中孩子没能考上北京大学,秦爽显得耿耿于怀。

而玩家陈沛曾梦想做一个小提琴手,如今在高校教书的他告诉北青报记者,第一次玩这款游戏的玩家,几乎没有人能让孩子考到好大学。“痛定思痛的结果是,从孩子刚出生开始,就不要输在起跑线。虽然孩子学钢琴、做运动可能会发展得更加全面,但是自己不希望孩子‘走上一代的弯路’,每一个阶段都精打细算,为了孩子能够考上重点高中,不惜让孩子一个月都疯狂地做数学题。”等到孩子在第10代终于考上清华大学,陈沛才发现,自己“太像之前我无法理解的父母了”。

陈沛说,“仔细想才发现,我和父母一样,都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了。后来我发现,适当地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反而能达成更多类型的结局,而且孩子毕业后过得也很快乐。看到孩子毕业后成了一名音乐家,我觉得也是圆了我的梦想。”

制作人称将更新更多元素

阮铭是该游戏的发行人员,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玩家的热情远远超过他的预期。“我们原本觉得,这个游戏能卖出30万到40万套,当时我们认为最多也就50万到头了。没想到如今,这款游戏仅仅在网络游戏商城上的销售量就超过了50万套。可以看到,中国玩家对于中国式家长这个题材,有着很浓的兴趣。”

游戏制作人之一的杨葛一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开始时制作团队只有两个人,即使到现在,也只是一个4人的小团队。“最初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不够,那时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 杨葛一郎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来做游戏,一方面是自己一直有将成长的经历做成游戏的梦想,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这个很现实的题材在国内还没有人拿来做过游戏,“算是个空白吧”。

对于有家长认为游戏中“黑化”家长这一角色的说法。杨葛一郎表示,他心中的“中国式家长”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我觉得‘中国式家长’一方面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将之视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但另一方面,为了孩子,他们会非常无私地做出很多牺牲。” 杨葛一郎坦言,最开始的时候,团队只想做成一款文字游戏,“最开始的设计里,游戏只有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学习成绩两个部分,没有其他的各种小事件。”项目刚一发布,就有不少玩家表示支持,压力之下,团队将原有的游戏框架不断扩大。“实际上,孩子成长中可能会觉得父母只在意学习成绩,但真实情况是孩子需要的时候,家长们会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比如游戏中就会有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这时候家长会站出来,帮你从校园暴力中摆脱出来的剧情。”

杨葛一郎表示,目前制作团队还在根据玩家的反馈做更新,“未来我们还会添加进更多的元素,比如课外培训班、寒暑假。另外目前的游戏只能扮演小男孩,未来我们也会争取让玩家能够扮演小女孩,体验女生的校园生活。”杨葛一郎表示,将努力通过不断补充内容,让游戏更接近中国玩家的童年,“展现童年学习之外的更多面”。

“我们希望让游戏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能让大家对家长这一角色有一个反思的机会,这样一来,80后、90后、00后的玩家们可以更加理解自己的家长,也能为自己将来如何教育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式。”杨葛一郎说。(屈畅 施世泉)

责任编辑:张申

大学生“双11不要断网啦”请求火了 学校这样回应 超市手擀面没妈妈的味道 消费者起诉获赔15.8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