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网络众筹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

日期:10-23
众筹抗战纪念馆历史建筑

▲凤凰坞村抗战纪念馆。

李亚西 摄

▲正在修缮保护的欢潭古村。 唐国景 摄

杭州萧山河上镇凤凰坞村,一个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2015年开始,却频频见诸新闻媒体和各大网站,先后被评为“外国人眼中最美乡村”、“杭州·浙西十佳旅游风情乡村”、萧山区首个浙江省3A级景区,一拨又一拨游客来到这里。小山村变得越来越美丽,村民们开起了民宿、农家乐。

而这一切的变化,皆源于一段抗战故事,一批历史建筑,一个互联网时代。

是的,这些老宅就是今年杭州推出的28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中的抗战纪念馆建筑群。

老宅变身抗战纪念馆建筑群

小村庄引来游客络绎不绝

抗战纪念馆原是一座民宅,始建于清末,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抗战期间,这座老房子成了萧山县政府的机要室,是萧山的情报中心、指挥中心,里面设有电台。

然而历经多年,老房子一度成为危房,局部倒塌,楼板腐烂,面临灭失。如果被拆掉,凤凰坞村的抗战遗迹就全部消失了,可是如何保护?修缮后又能作何用途?

时任萧山区河上镇副镇长的周寅决定,挖掘老房子的灵魂,通过民间力量众筹,建一个抗战纪念馆。

经过网络传播,众筹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一位从山东南下的新四军老兵第一个参与了众筹,之后,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很多抗战老兵不仅捐款,还把获得的荣誉勋章、抗战相关的资料、物件都捐了过来。”老宅经过修缮,还原了战时面貌。2015年9月20日,萧山抗战纪念馆顺利开馆,里面展出了各地搜集的抗战相关的老物件,包括许多萧山本地的抗战资料和实物。

除了这座百年老宅,凤凰坞还有一处老宅,在抗战时期曾接收过一位飞虎队成员在此养伤。通过挖掘历史,周寅又一次发起网络众筹,建起了一座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如今,纪念馆已经开馆一年多,展出了大量援华美军在中国战区使用的物品,以及中文语言手册书信、个人档案记录等资料,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美军在华支援作战情况。

如今的凤凰坞村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抗战主题文化——留着弹孔的老墙,诉说着烽火岁月;曾经被日军轰炸的弹坑,成为遗址。

凤凰坞村的老房子迎来了重生。村里也借势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里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次。

进化古村落历史建筑群

正在酝酿美丽变身

距离凤凰坞村不过20多分钟的车程,在有着“江南小九寨”之称的萧山进化镇,有一座古村落,它叫“欢潭”。

这里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有因岳家军“饮潭水而欢”而命名的欢潭,有一条千米长的老街,还有萧山现存唯一的清代书屋,留存着萧山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经过岁月洗礼后的白墙黑瓦,远远眺望,犹如一幅写意的水墨,一棵棵高大的古樟树立在村口,使得这座千年的村庄透露出一缕浓重的历史感。

走进欢潭,看到很多古旧建筑上都搭起了脚手架,工人师傅们正在对老房子做精心修复。“修旧如旧,尽可能在保护的基础上还原其本来面貌。”欢潭村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阮山虎告诉钱报记者,如今村里的历史文化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欢潭村进行整体修缮设计的,是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凯生。“明年这个时候你再来,就会是另一番光景。”阮山虎的眼里是满满的自豪与期待。

其实不只是欢潭村,拥有着悠久历史人文的进化镇,正在酝酿更大的动作:守着进化的好山好水,通过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修旧如旧,重现儒村风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老宅蜕变带热乡村美丽经济

历史总是在不断前进,城市亦在日新月异发展,同样的,历史建筑保护也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

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杭州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从2005年保护利用工作启动时的6个城区,拓展到10个城区、3个县(市)以及3个管委会,基本形成“都市-城镇-农村全覆盖”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体系。在今年推出的28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里,就有不少这样来自城镇乡村的案例。

我们欣喜地发现,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及时修缮保护以及合理活化利用,这些老宅的蜕变犹如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在乡村里引发了一连串积极的效应,它们带热乡村旅游,让“美丽经济”真正做大做强。杭州也希望通过培育推出一批类型多样、影响广泛的活化利用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走在全国前列的“美丽中国”杭州范例。

10月25日下午4点 试鸣防空防灾警报 蔡甸玉贤街突现 红色蚂蚁咬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