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七七
毛尖
本报讯昨天的杭州,秋雨秋意浓,越发显得南山书屋里的咖啡香,格外温馨。
钱报读书会华云文化咖联合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部在此共同主办了一场阅读分享会,70后女作家毛尖与苏七七,以她们各自的新书《一寸灰》和《幻境中相逢》为原点,展开了一场围绕“抒情”的探讨。
分享会的主持人,是中国美术学研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杨振宇,对于“抒情”,他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年轻的时候,我们似乎天生都是抒情诗人,有诗有远方。但随着斗转星移,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变成了抒情无能的人。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苏七七与毛尖之间讨论的“抒情”,是从彼此介绍开始的。
苏七七说,在她没开始写影评的时候,就看过毛尖的作品。“她告诉我,有些事情可以这么做。”她觉得,拥有学院背景,但在大众媒体写作的毛尖,完成了许多文艺青年的审美启蒙。
相比苏七七,毛尖的表达似乎更克制一些:“七七所有的抱怨,只要分行断句,就会变成诗歌。她厉害的地方在于,能用这种百合花般的语言,准确地打在电影的七寸上。她非常学院派,但也非常有趣味。”
女人之间的情谊总是非常动人。杨振宇表示,身为男性他非常羡慕,有许多女性的抒情能力并不会被时光打磨掉,比如在场的女作家们。
毛尖的新书《一寸灰》集结了毛尖近年发表的68篇随笔。文风妖娆,犀利泼辣,一贯不虚美、不隐恶的毛尖,在这些随笔里继续坦陈影像、文字、生活背后蔓延的故事,张艺谋、姜文、冯小刚、贾樟柯们无一能逃过她犀利的吐槽。
苏七七的新书《幻境中相逢》,采用了书信的方式,评论的大多是最近几年里问世的中外艺术电影、独立电影,读来就像是朋友间的聊天与漫谈。在评论《爱乐之城》的时候,苏七七写道:“生活永远有需要收拾的残局,生活中的爱,是一起收拾残局的耐心。”这句话让杨振宇以及现场的许多读者都深深共鸣。
“就像是七七和毛尖刚刚的对话,看起来讲的都是家长里短,她们过的生活也是家长里短,但是她们就能写作,去寻找一个生活和艺术的平衡,这种平衡是很微妙的。”杨振宇说,他觉得女性对文学、艺术更加感性,这个是天然的。
毛尖自己却说,对于抒情她是有所警惕的。
毛尖《一寸灰》的书名,来自李商隐的名句“一寸相思一寸灰”。她还提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
“小津的抒情是克制的。比如在《东京物语》里,和丈夫陪伴40多年的妻子离开了。在惯常的电影中,这样的场面都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但在小津的故事里,那是一个美丽的,晴空万里的天气,和平时一模一样。他把一个巨大的情感内核包裹在朴素之中,这是最高级的抒情。”
这种克制,深深地影响了毛尖,“我想用最简朴的方式去完成,我相信人生最简朴的抒情方式是一蔬一饭。”毛尖也坦言,《一寸灰》中依然有让她不好意思的抒情段落,但她说以后的写作中会慢慢放下这些部分,在她的人生步入中年后,她越来越想要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毛尖也希望年轻的一代,少走一些自己年轻时走过的弯路,她对学生的写作提要求,让他们尽可能地不使用形容词,尽可能地多陈述,尽可能地多用句号,“在质朴的美学道路上,能离高级的抒情更接近一些。”
本报记者陈淡宁通讯员竹嫄